《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等字。初识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学知识的能力,不断总结识字、阅读方法。3、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教学难点:会写“竹、牙”等字。三、教具、学具准备:生词卡片、雪景录像、雪景图和小动物的脚印图、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生质疑。1、谜语导入。师:进入小学后,我们的收获真大,认识了很多汉字,能自己读课文,看课外书,还会自己写句子,真了不起。这节课,老师将带大家去童话世界认识更多的有趣的汉字朋友。在上课之前,我们先玩一个猜字的游戏。2、引出“雪”。师:我们家乡冬天的景色是很美的,特别是满天的雪花从空中飘飘洒洒的落下,把大地装扮的银装素裹,小朋友们,请看——冬天到了!呜呜的北风刮起来了,美丽的雪花飘下来了!小朋友们手拉着手走到雪地上。诶,他们可以在雪地上干什么呀?(堆雪人、打雪仗)3、引出“小动物”。师:美丽的雪花,把一群小动物吸引过来啦!他们又来干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他们画的画是什么样的?读了课文,你们就明白了。)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1、自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课文:课文一共有六句话,请小朋友们按顺序读每一句话,再想想它的意思。3、检查初读效果:(1)小朋友,你能叫出生字宝宝的名字吗?(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出示生字卡片,指明读)(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雪地上的小动物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用“小鸡画了────────”等句式说话。根据回答,贴出(小鸟、竹叶、小狗、梅花、小鸭、枫叶、小马、月牙)的图片。(3)你能把刚才四位小朋友说的话在课文中找出来吗?4、师:这些小动物画的画为什么会不同?我们一句一句来读,好吗?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1、指导读第一句话。请同学们看这幅图,这是什么天气?雪下得怎么样?从图上哪儿可以看出来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一番景象,在冬天的早上,当我们一打开窗户,就看到外面的地上、树上、房子上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你们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什么样的感叹?生:哇!好大的雪呀!生:噢!下雪了!生:我会兴奋地叫喊:“下雪啦!下雪啦!”小动物们见到下雪,也和同学们一样心里非常高兴。课件出示句子:下雪啦!下雪啦!像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评议、齐读。)2、指导读第二句。这时候雪地里来了谁?(出示课件)生:小画家。师:是一个小画家吗?生:是一群。板书:“一群”,“一群”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很多。师:谁会用“一群”说一句话?生:一群学生、一群女生……雪地里的一群小画家是谁呢?(生齐答,师贴图)3.指导读第三、四句。师:这群小画家画了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句话,边读边想想,我知道什么?学习“竹”字,展示“竹”字演变过程,师板书竹字,指导生书写。生:自由读师:读懂了吗?读懂了就告诉别人。怎样把自己读懂的告诉别人呢?可以讲给别人听,也可以演给被别人看。现在呀,我们先用演的方法。老师先演一演。(老师把小鸡头饰戴在头上,边说边做动作)我是小画家小鸡,我在白白的软软的雪地上跑来跑去,你看,你看,我的脚印多像竹叶呀,我会画竹叶。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演以演,练一练。最后小组派代表汇报。生:我想演小狗。(生戴上头饰,边做动作边说)我是一只可爱的小狗,我在雪地上快活地跑来跑去,你看,你看,我是画梅花的高手。生:我来演小鸭。(生戴上头饰,边做动作边说。)我是小画家小鸭。我在雪地上走呀走呀,你看,你看,我画的枫叶多美呀!生:(生戴上头饰,边做动作边说)我是小画家小马,我在雪地上奔跑,你看,你看,我的脚印多像弯弯的月牙呀!师:多高兴呀!他们的脚印在雪地上竟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勃勃生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