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说一说:议论文知识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点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1)驳论点(2)驳论据(3)驳论证批驳方式:议论文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导入:今天,中国的成就让世界为之瞩目,今年,却是“九一八”事变的85周年纪念日,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以后,东北沦陷,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却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说:“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为了批驳对抗日前途的这种悲观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鲁迅先生写了这篇义正辞严的驳论文。•“9.18”,是国耻日,标志着日本局部侵略中国的开端,然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顽强奋战,在付出了3500多万人的巨大牺牲,经过14年抗战之后,中华民族最终赢得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胜利。落后就要挨打,同学们,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强我中华。同学们,如果我们的国家受到了侵略,我们应该怎么做?是悲观的等着被侵略,还是抱着坚定的信念去抗争?•读第一至五自然段,议一议:1、对方呈现了哪些论据?2、“对方得出了怎样的论点?”3、这个论点能否站得住脚,为什么?对方论据:(1)总夸“地大物博”(2)只希望国联(3)一味求神拜佛-----信“地”信“物”非“自信”对方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他信”非“自信”------是自欺,非自信因此,“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个论点是错误的反驳既然对方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那么,读第六至九段,看一看:1、鲁迅针对对方的错误论点提出了怎样的论点?2、他又用哪些论据去支撑他的论点?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古代:(1)有埋头苦干的人•(2)有拼命硬干的人•(3)有为民请命的人•(4)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现在:(1)有确信•(2)不自欺•(3)前仆后继结论•阅读最后一段,思考:1、本文的结论是什么?•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一)对方论据论点1.2.3.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求神拜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二)鲁迅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古今埋头苦干的人有确信,不自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前仆后继的战斗舍身求法的人想一想:(三)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脊梁(1—2)(6—8)读一读:•1、自信是一根柱子,能撑起精神的广漠的天空,自信是一片阳光,能驱散迷失者眼前的阴影•2、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如何,不管怎样,我也决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3、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4.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5.自卑的人,总是在自卑里埋没的自己,记住,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6.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7.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8.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练一练:•仿写:根据下面的句式,再用“自信”写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句。•自信是树,遮住刺眼的光;自信——,---------------------;自信——,---------------------;辩一辩:•阅读下面一段话,思考一下,你认同他说的话吗?如果不认同,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他说的不对的地方,并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中学生王明说:“带手机进校园一定是好的”。第一,在校园里,我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任意上网了解我想要了解的东西;第二,网上有很多的名师讲解,远比现在的老师讲得好,上课去网上看就可以了,哪用得听现在的老师讲。第三,上网可以查到我们想要的答案,既然都有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