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2008.11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命题李凤根,审题刘富兵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O16Na23Al27Cl35.5Zn65Mg24C12S32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海带中含碘元素,有人设计如下步骤来提取碘:①通足量氯气②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③加入CCl4振荡④过滤⑤用分液漏斗分液。合理的操作顺序为A.②一④一①一③一⑤B.②一①一③一④一⑤C.①一③一⑤一②一④D.③一①一②一⑤一④2.下面是有关厨房中的常见操作或者常见现象,其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B.用煤气灶燃烧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中C为-4价)]为炒菜提供热量C.铜质炊具长久不用生铜绿。D.灶具大理石板被食醋腐蚀变得不光滑3.下列物质都能导电,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NaCl溶液B.铁丝C.稀硫酸D.熔融的NaOH4.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A、豆浆B、鸡蛋清溶液C、食盐水D、烟、云、雾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配制5%NaCl溶液时,将称量的NaCl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B.蒸馏操作时,应将温度计插入烧瓶中的溶液中C.测溶液的pH时,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D.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放出,然后再将上层液体放出6.现有下列仪器:烧杯、铁架台(带铁圈)、三角架、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和蒸馏烧瓶,从缺少仪器的角度分析,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A、过滤B、蒸发C、分液D、萃取7.有甲、乙、丙三种溶液,可能是KCl、NaBr、KI。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再加入丙,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A.NaBr、KCl、KIB.NaBr、KI、KClC.KI、NaBr、KClD.KCl、KI、NaBr8.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卫星,这表明我国航天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运送“嫦娥一号”探测卫星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偏二甲肼(C2H8N2)的摩尔质量为60gB.1mol偏二甲肼(C2H8N2)的质量为60g/molC.1mol偏二甲肼(C2H8N2)的质量为60gD.6g偏二甲肼(C2H8N2)含有NA个偏二甲肼(C2H8N2)分子9.将5mol/L的Mg(NO3)2溶液amL稀释至bmL,稀释后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mol/LB、mol/LC、mol/LD、mol/L10.吸入人体內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內的活性氧,由此推断Na2SeO3的作用是A.作还原剂B.作氧化剂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11.下列溶液中的C(Cl—)与50mL1mol/L氯化铝溶液中的C(Cl—)相等的是A、150mL3mol/L氯化钾溶液B、75mL2mol/L氯化铵溶液C、150mL1mol/L氯化钠溶液D、75mL1mol/L氯化铝溶液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只要它们的分子数相同,所占体积也一定相同C、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的物质都是1molD、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是22.4L13.对于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Cl2是氧化剂,NaOH是还原剂B.被氧化的Cl原子和被还原的Cl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5∶1C.Cl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D.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之比为5∶114.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gH2S④0.2mol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A、体积②>③>①>④B、密度②>③>④>①C、质量②>①>③>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②>④1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B、含有0.1NA个CO32-的Na2CO3固体的质量为10.6gC、0.5mol纯硫酸所含有的氧原子数与NA个CO2分子中所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