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语文课堂的课改尝试VIP免费

语文课堂的课改尝试_第1页
1/3
语文课堂的课改尝试_第2页
2/3
语文课堂的课改尝试_第3页
3/3
语文课堂的课改尝试---课堂实战经验总结怎样做一个好语文教师呢?吕淑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一个“活”字,十多年来,语文教学在改革中实践,在实践中改革,作为一线教师,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具体可以归纳为三大块:学生因素、教师的教学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因素大家都知道,也认识到,学生从来就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起到主导作用,这里先就学生自身的情况谈一谈,像我们十多年来担任两班语文课,下课后,同课头的老师也是在热情的交谈学生的情况,比如: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好,思想活跃,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班级只有十多名这样的学生,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课堂气氛就带起来了,这就给任课老师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十八般适合的教学方法、方式尽管用,加上学生的集思广益,随堂生成和发挥的空间让师生同悦。但相反,喜好自学和回答问题小声哼哼的班级,会形成反而情况,无论老师怎样启发,会的也不举手,就是老师提名,声音也很小,照此下去,恶性循环,老师失去了发挥的空间,课堂上少了多少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点燃,我就遇到这样的一个班级,虽然我尽最大的努力去调教,鼓励,结果到月考,学生的齐答才积极些!要想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观点、想法,展现自己的气质,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由此看来,学生的本身因素是不可忽略的“活”起来的基础。二、教师的教学设计1、教材处理要突出训练重点。一节课时间有限,若面面俱到,就会蜻蜓点水,不能给学生深切的感受和体验。而如果简化头绪,精选内容,指出最精要的一处或几处,有针对性地进行读写训练。这样训练具体了,学生的感悟也就深刻了,收获自然就有了。如李森祥的《台阶》,文章篇幅长,只要设计两个主要问题就能完成任务:(1)、父亲的形象、(2)、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样学生就能进行上下勾联,即理解了父亲,也理解了中心。再如《观舞记》,本课最大的优点是语言美,那就让学生反复读课文,选喜欢的优美的段落反复读、品,最后仿写一个舞台片段。再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较长的课文,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第一部分,重中之重在对百草园景物描写上,其它内容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发言、理解,学生明白了主人公由童年到青少年的成长是自然的、正常的,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不再是教条式的理解课文。许多课文就是这样处理,找准侧重点,学生是自由的、活泼的、兴趣盎然的,老师是得意的、笑在心里的,有的课文的深浅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达成激“活”的目的。三、导入语的设计语文教学,一般新手都喜欢用优美的导入法,既是一种享受,又积累了语言,美化了课堂,吸引了学生。一节课的开始,忽略了合适的导入语是有缺憾的,比如《台阶》一课,导入语很不容易设计,而有一位语文老师是用多媒体展示出生活中的不同用途的台阶,配上适合各种台阶的优美的语言,一下子就激活了学生的注意力,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和掌声,有文化内涵的导入更会使学生有好的积累,比如《故乡》的导入:中国人对故乡有一种割不断的情思,一旦远离故乡时,往往就生出思念故乡的愁绪,你听,崔灏站在黄鹤楼上高声吟道“日暮乡关何利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你看,李白漫游祖国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走来的便是马致远,当“夕阳西下”时,他因思念故乡而“断肠”,辗转外乡多年,迅哥儿满怀喜悦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带给他的倒是满怀愁绪,那么,他的思想深处受到怎样的触动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故乡》,找出原因吧,这样能抓住学生,让他们带着真情实感,投入活动,总之,一堂好课,不能忽略合适的导入语。四、好的学习切入角度当今时代学习语文,首推勤奋智慧的余映潮老师的理论:回归文本,赏析语言,积累语言,对于一篇课文的切入角度,余老师也是有研究的,比如《狼》教学设计八法,《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论语十则》等就有很新、巧的切入角度,贴近文本,积累了语言,因为好的切入角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思维活动。比如奥地利作者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篇幅很长,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语文课堂的课改尝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