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酮1、某学生做乙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取1摩/升CuSO4溶液和0.5摩/升NaOH溶液各1毫升,在一支洁净的试管内混合后,向其中又加入0.5毫升40%的乙醛,结果无红色沉淀出现。导致该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A.未充分加热B.加入乙醛太少C.加入NaOH溶液的量不够D.加入CuSO4溶液的量不够【答案】AC【解析】2、某有机物具有下列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滴入石蕊试液不变色,加入少量碱液并滴入酚酞试液,共煮后红色消失。原有机物是下列物质中的()A.甲酸B.乙酸甲酯C.乙醛D.甲酸乙酯【答案】D【解析】3、1,5-戊二醛(简称GA)是一种重要的饱和直链二元醛。2%的GA溶液对禽流感、口蹄疫等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戊二醛的分子式为C5H8O2,符合此分子式的二元醛有5种B.1mol的戊二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最多可得2mol单质银C.戊二醛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戊二醛经催化氧化可以得到的戊二酸有4种同分异构体【答案】D【解析】1,5-戊二醛的结构简式为OHCCH2CH2CH2CHO,它有4种同分异构体,因此它被氧化生成的戊二酸也有4种同分异构体;1mol戊二醛含2mol醛基,最多可得到4molAg,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4、某有机化合物X,经过下列变化后可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乙酸乙酯。则有机物X是()A、C2H5OHB、C2H4C、CH3CHOD、CH3COOH【答案】C【解析】5、甲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HO+NaHSO3HO-CH2-SO3Na,反应产物俗称“吊白块”。关于“吊白块”的叙述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作防腐剂B.易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加工C.难溶于水,不能用于食品加工D.难溶于水,可以用作防腐剂【答案】A【解析】6、.以下实验:①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后再加入AgNO3溶液;②实验室里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40℃制乙烯;③用锌与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④在试管中加入2mL10%的CuSO4溶液,滴入2%的NaOH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来检验醛基⑤为检验淀粉已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其中可能失败的实验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⑤C.③④⑤D.③⑤【答案】A【解析】7、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时,要用到温度计,且温度计水银球置于反应物液面以下的是()A.用蒸馏方法提纯水B.乙醛的银镜反应C.实验室制乙烯D.实验室制取硝基苯【答案】C【解析】8、下列文字表述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对应且正确的是()A.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AgBr↓B.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2H+=Ca2++H2O+CO2↑C.苯酚与纯碱溶液混合:2C6H5OH+CO32-CO2↑+H2O+2C6H5O-D.甲醛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共热HCHO+4Ag(NH3)2++4OH-CO32-+2NH4++4Ag↓+6NH3+2H2O【答案】D【解析】9、饱和一元醛和酮的混合物共0.5mol,质量为33.2g,若此混合物发生银镜反应,可析出银镜43.2g,符合题意的混合物的是()A.乙醛和丙酮B.甲醛和丙酮C.乙醛和丁酮D.丙醛和丁酮【答案】D【解析】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66.4g·mol-1,即必须有摩尔质量的数值大于66.4的物质,排除A、B项;由析出银的量可算出醛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酮的物质的量为0.3mol,排除C项,故选D项。10、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对此有机物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该有机物分子中,仅含有一种官能团B.在一定条件下该1mol有机物可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C.该有机物能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取代反应D.该有机物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两种官能团A不正确,B正确;在一定条件下,该有机物也能发生取代反应,C不正确;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不正确,答案选B。考点: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重要的考点之一,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该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出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然后依据相应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辑推理能力。11、居室空气污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