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福建专用】高三历史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专题评估检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五)(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2·温州模拟)观察下列《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A.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D.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2.(2012·三明模拟)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3.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外长杜勒斯曾挖苦道:“这个传说中的周恩来是何许人也?”不久,杜勒斯亲眼看见“传说中的周恩来”引人注目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把中国外交界推向世界外交的前沿”的会议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会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4.(2012·北京模拟)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A.日内瓦国际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5.(易错题)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②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③“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④“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下图提供的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是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结果B.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冲破了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D.符合非洲国家人民的利益7.(探究题)在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没有迅速反应。此后,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是因为()A.迫于舆论压力,美国对在越南造成的灾难感到内疚B.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C.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D.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希望会议能顺利进行8.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对材料信息解读准确的是()①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②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③共同点就是指双方如何处理台湾问题④新的开始指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9.(2012·泉州模拟)“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C.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10.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C.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D.中美两国间没有共同利益可言11.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兄弟之声”、“伙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