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下第六单元教学课案课题英雄赞歌课型复习课执教理论支持有机整合,突出主题。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在单元复习时首先要帮助学生疏理和构建系统的单元知识结构,把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让学生能清晰的掌握本单元的主题思想和知识重点,进一步强化突出,使重点知识进一步地落实掌握,重点能力进一步得到训练提高。激活积淀,丰富积累。波兰尼的“隐性知识论”认为:只有借助隐性知识的力量,显性知识才得以发生和发展,知识创新才有根本。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要让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能够获取新的知识,新的感受,让学生学得情趣盎然,富有成效,在教学活动中力图通过各种途径激活学生的语言积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凸现主体,人文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本课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也如沐春风,感受到复习所带来的快乐,而不是枯燥的基础知识练习。这样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人格,实现育人这一目标。总结规律迁移训练。单元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实施中我们从单元的重点内容的“复”与“习”中提炼总结,并采取临近迁移,学以致用,达到复习的目的。教学目标语言知识:1.复习赞美英雄的成语。2.按要求背诵诗词和课文片段。语言技能:1.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描写方法和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赞美人民子弟兵的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感悟英雄的铁骨柔情。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要求背诵诗词和课文片段。2.赞美人民子弟兵的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感悟英雄的铁骨柔情。教学难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描写方法和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1.学生搜集有关红军战士和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故事。2.教师搜集长征、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的相关资料,并进行课件的制作。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聊“英雄”(课前播放宋祖英演唱的《英雄》)1.提起“英雄”,你会想起哪些赞美英雄的成语呢?2.你觉得本单元中哪些人物堪称英雄呢?你能分别用一句话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吗?1.毛泽东和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铮铮铁骨充分体现哪里呢?出示《七律长征》2.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呢?能具体谈谈吗?1.学生列举赞美英雄的成语。2.学生齐读赞美英雄的成语。3.学生交流本单元的英雄人物,并努力分别用一句话表达敬意。(1)学生交流,畅谈感受。(2)学生齐声朗诵。(3)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男女生擂台赛。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积极性,请学生梳理赞美英雄的成语,并用一句话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在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的语言积淀,实现语言再积累,同时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单元的内容,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唱“英雄”1.铮铮铁骨毛泽东和红军战士红军战士的这种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对革命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心在毛泽东同样于1935年10月写下的一首词里也得到充分体现。出示《清平乐六盘山》(1)播放朗读录音。(2)你能说说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吗?(3)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句诗,为什么?(4)阅读欣赏毛泽东1936·2写下的《沁园春雪》A.教师介绍写作背景。B.视频播放。曲毛泽东的运筹帷幄、用兵如神,红军战士的英勇善战、决胜千里,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老百姓的口中广为传诵。1964年为了纪念红军长征30周年,肖华将军创作了10首以长征为主题的诗歌,并用毛泽东的著名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命名,这就是《长征组歌》。(1)欣赏练习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2)学习了这首诗,我们都有哪些收获呢?(3)拓展:《四渡赤水出奇兵》只是其中的一首,其余的是哪些呢?出示其余歌名,并选择《大会师》欣赏。毛泽东领导的这支英雄的红军队伍,就是我们如今可亲可敬的人民子弟兵。那么,人民子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