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欧阳修【学习目标】1掌握文本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2.掌握文学常识。3.理解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知识链接】1.序: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指南录〉后序》等。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等,前面都有一段序。2.《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传中说:“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于此用事,遂至于亡。”正是由于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原是伶人,艺名郭门高)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按照《新五代史》的体例,多数传文的前面有一段序文,用来评论史事。《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3.欧阳修(1009—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重点字词及句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1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课文链接】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