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3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第1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A.医用“钡餐”的化学式:BaCO3B.Cl-的结构示意图:C.N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2-D.N2的电子式:【答案】D考点:化学用语的考查2.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C.35Cl与37Cl得电子能力相同D.F-、O2-、Mg2+、Na+半径逐渐减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比较同主族元素的含氧酸的酸性,应该是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A项错误;B.应指明具体微粒,例如OH-和Na+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B项错误;35Cl和37Cl属于同位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得电子能力相同,C项正确;D.F-、O2-、Mg2+、Na+半径的大小顺序为O2->F->Na+>Mg2+,D项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及应用,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3.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成功实现对月面的科学探测,“玉兔”号用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B.与互为同素异形体C.与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D.与互为同位素【答案】A考点:考查原子的构成、同位素以及同素异形体的判断。4.有关叙述:①非金属单质M能从N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非金屑单质N;②M原子比N原子容易得到电子;③单质M跟H2反应比N跟H2反应容易得多;④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HmM>HaN;⑤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HmMOx>HnNOy;⑥熔点M>N,能说明非金属元素M比N的非金属性强的是()A.②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⑤D.全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一般规律是:①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②由单质和酸或者和水的反应程度判断: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③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④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⑤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除氟元素之外)。⑥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⑦由置换反应判断:强置弱。〔若依据置换反应来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则非金属单质应做氧化剂,非金属单质做还原剂的置换反应不能作为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⑧按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⑨非金属单质与具有可变价金属的反应。能生成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其非金属性强,据此可知选项①②③是正确的,答案选B。考点:考查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的关键是明确非金属元素的强弱的判断依据,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5.2005年1月美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铝的“超级原子’’结构-Al13和Al14。已知这类“超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0个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l13、Al14互为同位素B.Al13超原子中Al原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C.Al14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2,与第IIA族元素的性质相似D.Al13和Al14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失去电子生成阳离子【答案】C考点:考查铝的“超级原子”结构﹣Al13和Al14的结构及性质的知识。6.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两元素相邻,B、C、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B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也是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B、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C>D>E,三者形成的简单离子中D离子的半径最小B.元素A历形成的氢化物常温下一定为气态C.元素C、D.E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D.元素B和E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答案】A考点:考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