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自由放任”的美国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爆发标志:1929年10月,一场以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美国本土爆发。2.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3.主要特点(1)范围特别广(经济和地域):它迅速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随即席卷了整个经济部门,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2)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年10月爆发,1933年,各国经济进入“”阶段。(3)破坏性特别大:各国的失业率达到30%-50%,总人数达到3000多万。资本主义国家到处呈现出田地荒芜、工厂关门的凄惨景象。4.影响(1)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2)加剧了世界的紧张,资本主义制度正面临严峻的考验。二、杯水车薪1.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1)美国经济的主义政策刺激了资本家进行盲目的、无限制的生产,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2)过度的、狂热的也在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终于造成“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2.反危机措施:胡佛继续奉行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反对经济。3.结果: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美国经济掉入了“沟底”。三、病入膏肓的经济1.表现:金融业、工农业、对外贸易等受到严重打击。2.影响:(1)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全国范围的罢工、抗议示威、骚乱暴动此起彼伏,整个社会一片混乱。(2)对社会制度的影响:美国到处人心惶惶,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信心。二罗斯福新政一、实干家罗斯福1.当选总统: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当选为总统。2.大胆试验(1)他果断放弃了主义政策,推行新政。(2)罗斯福起用一批锐意进取的专家和教授组成“智囊团”,为他打造新政纲领,并安置大批有志于改革的人士进入政府各个部门中进行新政的试验。3.赢得民心:罗斯福用“”的形式向人民解释新政,争取人民的支持。4.罗斯福善于审时度势,既能迂回前进,又敢于大胆突破的作风,被喻为“狮子”和“狐狸”。二、施行新政1.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2.具体措施(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国会通过了《》。该法的实施使银行与恢复了正常,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2)恢复工农业生产:①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农民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②6月,国会通过《》,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并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1933年,国会通过《》,众多庞大的工程对缓解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4)保护劳工权利:1935年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1938年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这既是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一个空前胜利,也是罗斯福为缓和劳资矛盾而取得的一项改革成果。(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1935年,《》通过,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它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3.主要特点:实现了国家对经济的。三、渡过难关1.新政对美国渡过起到了重大作用。到第二次爆发前,美国人均收入基本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2.真正使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的是世界大战。战争爆发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在战争需求刺激下,经济出现战时繁荣。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一)战后20年,经济高速发展1.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起庞大的经济调节机构统管经济,并投资兴建了大批企业,保证了战时经济的迅速增长,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2)美国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表现:其一,政府运用和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其二,政府慷慨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其三,政府大力投资,推行福利主义政策。通过以上措施,美国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经济的转变。2.表现(1)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并建立了对世界经济的领导权。(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3.特征:随着政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