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学习目标: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有散文集集《朝花夕拾》《野草》、有杂文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课外阅读鲁迅全集中的杂文集。预习2、借助工具书积累词语:慨叹()玄虚()脊梁()前仆后继()家谱()诓骗()搽()省悟()诬蔑()求神拜佛()渺茫()脂粉()kǎixuánjǐpūpǔkuāngcháxǐngwūmièfómiǎozhī2.解释下列词语:玄虚:渺茫:怀古伤今:为民请命:前仆后继:舍身求法: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为老百姓向上请求减轻负担或解除困苦,保全性命。形容英勇,不怕牺牲。为了真理和正义而牺牲自己。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写段意。1—2段:摆出对方论据和论点,树立批驳的靶子。3—8段:以古今事例驳斥敌方的论点和论据。9段:在充分批驳的基础上,针对文章题目最终得出结论。合作探究: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3—5段)作者为什么认为国民党的观点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依据是什么?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②因为国民党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未相信过自己,算起来只是他信;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了,从来没有过自信力!③中国人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第6段)④作者的依据是有自古和现在的事实为证(见7、8段)。2.作者运用什么方法驳倒国民党的错误观点的?(驳论点、驳论据或者驳论证?)国民党反动派的依据并不能证明“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一论点。作者在(3—5段)紧紧抓住国民党反动派的错误论证来直接批驳论点。反驳敌方论证的方法:先承认敌方事实依据,再推出敌方错误的结论,达到否定对方的论点,这是本文显著的特点。33.“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的是自欺力”这两句话针对国民党的话辛辣有力,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将敌人自欺欺人、自我麻痹的嘴脸揭露出来,显示了驳论文讽刺语言的艺术魅力。4.怎样的人才算是“中国的脊梁”?你能分别说出几个吗?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李时珍、蔡伦、司马迁),拚命硬干的人指历史上反对封建剥削阶级和抵御外敌入侵的英雄(陈胜、李自成、郑成功、邓世昌),为民请命的人指为人民疾苦而呼号的人(杜甫、包拯、李大钊),舍身求法的人指历尽艰险,追求真理的人(玄奘、鉴真)5.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仿词等修辞手法,并说说这些修辞方法的作用。排比:第1段3个“是事实”讽刺了国名党政府不相信自己,仰人鼻息、祈求鬼神形象。第7段,证明自己的观点,间接反驳对方观点,赞美“中国的脊梁”。仿词:“他信力”“自欺力”对反动政府进行嘲讽。6.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正面论证、反面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等。探究第6段:作者提出怎样一个针锋相对的观点?然后第7-8段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第7段用了举例论证,第8段反面论证。【练习检测】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2.“状元宰相”、“地底下”、“筋骨和脊梁”的含义分别是什么?3.文中六次用了“中国人”一语,请你说说含义有什么不同?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状元宰相”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筋骨和脊梁”借喻有骨气的有自信力的,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①所有的中国人②国民党及其反动文人③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中国人【小结提升】21世纪的我们,你认为怎样才能树立我们的民族自信力?要有爱国情怀,热爱我们的国家,立志报国,不崇洋媚外。要有爱国行动,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弘扬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我们的的民族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