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一一、最佳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台湾学者杜正胜说:“自西元前600年以下,大约400年的期间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古典的、封建的政治社会逐渐结束,传统的、郡县的政治社会逐渐开始。……归纳中国社会从古典封建转入传统郡县的要义,方能显示传统政治社会结构的特质。”这里的“古典封建”时期指的是()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2.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B.在分封制下小宗有定期朝贡大宗的义务C.分封制下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东周时期,周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实际上,周王之所以能幸存到公元前256年,主要是因为他们(周王朝)提供了精神上的领导。周王朝还起到了高级祭司的作用。”依据作者的观点,周天子的名号能够存在到战国时期主要是因为()A.统一民族的逐渐形成B.诸侯国需要精神力量支撑C.封建礼教力量的作用D.周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4.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由此可知春秋时期()A.分封制完全被县邑制取代B.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C.各级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D.天子不再直接统治臣民5.秦朝建立前夕,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这反映出《吕氏春秋》()A.阐述了反专制的政治倾向B.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D.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6.“谶语”是秦汉时期巫师方士预言吉凶、治乱兴衰的隐语。比如“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认为“胡”当指匈奴人,于是命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以防边患。但汉代儒生认为,“胡”应是指篡权乱政的胡亥。这说明“谶语”(),A.与历史现象的吻合属于偶然B.较准确的预示了历史走向C.是历史研究必须参考的史料D.是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7.右图直观、鲜明地反映了秦朝当时的()A.中央集权B.经济发展C.军队状况D.文化现象8.“他将整个帝国分为36个地方行政单位,将地方行政管理权收归中央,从而避免了在他之前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战乱,保证了帝国的统一(尽管这种局面因其暴虐统治而很快被打破)。…这种体制被中国历代所沿用”。这种“体制”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皇帝制度D.行省制度9.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该学者认为()A.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B.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C.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D.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10.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至上B.三公九卿制C.皇位世袭制D.权力高度集中11.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地方监察职能的是()A.太尉B.御史大夫C.刺史D.监察御史1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13.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主要指()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提升了皇权14.“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材料叙述的是唐代哪一机构职官的职责()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枢密院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