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心声》相关阅读VIP免费

《心声》相关阅读_第1页
1/1
《心声》相关阅读女儿“调动”黄蓓佳创作之路黄蓓佳年岁不大,但她的少儿作品却整整影响了两代人,早期的《小船,小船》、《唱给妈妈的歌》、《芦花飘飞的时候》写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个时候她正在北大中文系读书,有一天向江苏的《少年文艺》投了一篇《星空下》,这一投让她与少儿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特别要感谢《少年文艺》的原责编顾宪谟先生,他收到我的稿件后马上给我来信,鼓励我继续写下去。当时的《少年文艺》在全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刊物,一个大学生能受到这样的礼遇该是多大的动力啊!之后我迷上了少儿文学,不断地给《少年文艺》投稿,最多的时候一期会有我两篇文章,为了不让别人嫉妒,顾宪谟让我一篇用真名,一篇用笔名。大学毕业的时候,他还特地将我在《少年文艺》上发表的所有文章结集出版,并寄给我一笔在当时看来很不菲的稿费,同时叮嘱我不要乱花,存起来以后出嫁用,那个语气简直就像一位父亲。”大学毕业后,黄蓓佳来到南京,没想到顾宪谟不久就离开了《少年文艺》,她一下子失去了写下去的热情,开始专攻成人文学,“我一直没有放弃过成人文学,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成人文学领域风头很健,超过了少儿文学。”从1983年到1996年,黄蓓佳只字未写少儿作品,心里面也丝毫不想。可是,1996年她梅开二度了,女儿武修莎上了小学六年级,个性非常好,活泼开朗,但成绩一直“中不溜”,让黄蓓佳非常焦急:到底该怎样培养孩子?于是她再次回归到了少儿文学中来,《我要做好孩子》让今天的孩子喜欢上了黄蓓佳,就像他们的父母当年一样,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目光,她又一气呵成写了《今天我是升旗手》、《我飞了》,包括今年已经交付出版社的《漂来的狗儿》。但是同时被两代人喜欢,在黄蓓佳看来似乎并不太受用,她笑称:“不爱听这样的说法,好像我已经是老奶奶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心声》相关阅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