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专题复习(一)一、卤素【知识网络】【易错指津】1.分清氯水、溴水的成分,反应时的作用和褪色的原理。氯水中正因为存在可逆反应Cl2+H2OHCl+HClO,使其成分复杂且随着条件的改变,平衡发生移动,使成分发生动态的变化。当外加不同的反应物时,要正确判断是何种成分参与了反应。氯水中的HClO能使有色物质被氧化而褪色。反之,也有许多物质能使氯水、溴水褪色,发生的变化可属物理变化(如萃取),也可属化学变化,如歧化法(加碱液)、还原法(如Mg、SO2等)、加成法(加不饱和的有机物)等。值得一提的是有时虽然发生化学变化,但仍生成有色物,如Br2与Fe或KI反应。2.区分清楚萃取和分液的原理、仪器、操作以及适用范围与其他物质分离方法不同。萃取和分液是物质分离的众多方法之一。每一种方法适用于一定的前提。分液适用于分①Cl2+H2O=HCl+HClO②Cl2+2NaOH=NaCl+NaClO+H2O③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①2Fe2++Cl2=2Fe3++2Cl-②2I-+Cl2=I2+2Cl-③S2-+Cl2=S↓+2Cl-④SO2+Cl2+2H2O=H2SO4+2HCl⑤8NH3+3Cl2=N2+6NH4ClHClHClO(强氧化性)H+ZnOH-NH3CaCO3H2H2ONH4+CO2Cl-Ag+MnO2AgClCl2C2H5OHC2H5Cl取代CH2=CHCl加成CHCHAgNO3Ca(OH)2光H+、CO2电解NaAgNO3Cl2(黄绿色气体)Ca(ClO)2氧化性KMnO4、电解H2S、HBr、HI还原性化合物金属①2Fe+3Cl2=2FeCl3②Cu+Cl2=CuCl2(生成高价)非金属①H2+Cl2=2HCl②2P+3Cl2=2PCl3自身氧化还原反应NaClAgCl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而萃取是根据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性有很大差异从而达到提取的目的。一般萃取和分液结合使用。其中萃取剂的合理选择、分液漏斗的正确使用、与过滤或蒸馏等分离方法的明确区分等是此类命题的重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命题以选择何种合适的萃取剂、萃取后呈何现象、上下层如何分离等形式出现。解题关键是抓住适宜萃取剂的条件、液体是否分层及分层后上下层位置的决定因素。分液操作时注意“先下后上、下流上倒”的顺序。为确保液体顺利流出,一定要打开上部塞子或使瓶塞与瓶颈处的小孔或小槽对齐,与大气相通。【例题评析】例1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有色布条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例2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时,会使所得溶液变质的是①NaOH②AgNO3③Na2CO3④NaBr⑤FeCl2A.只有②④B.只有④⑤C.只有①④⑤D.全部例3下列物质均有漂白作用,但其中一种的漂白原理与其他三种不同,它是()A.B.C.D.例40.1某单质和氯气作用后,生成白色氯化物晶体,且氯化物的质量比单质重7.1,此单质可能是()A.B.C.D.例5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只含和分子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值将变小例6医生建议患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食海带,这是由于海带中含有较丰富的()A.碘元素B.铁元素C.钾元素D.锌元素例7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久置变质,在变质过程中,既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又有非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A.食盐B.漂白粉C.氯水D.硫酸亚铁溶液例8向NaBr、NaI、Na2SO3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A.NaCl、Na2SO4B.NaCl、NaBr、Na2SO4C.NaCl、Na2SO4、I2D.NaCl、NaI、Na2SO4例9下列物质的贮存方法,正确的是()A.硅酸钠溶液和碱性溶液存放在胶塞密封的试剂瓶中B.氢氟酸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C.液溴盛放在带有胶塞的细口瓶中D.氯水盛放在棕色细口瓶中例10在100ml含等物质的量HBr和H2SO3的溶液里通入0.01molCl2,有一半Br-变为Br2(已知Br2能氧化H2SO3)。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于A.0.0075mol/LB.0.0018mol/LC.0.075mol/LD.0.08mol/L例11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能用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的是A.溴水和碘水B.盐酸和次氯酸C.稀HNO3和稀HClD.浓HNO3和氯水例12将氯气缓缓通入溴化亚铁溶液,结果溶液中有50%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则原溴化亚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B.C.D.例13不能使橙黄色溴水变为无色溶液的是A.CCl4多次萃取B.镁粉C.KOH溶液D.KI溶液例14今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