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反思本课的主题是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少数民族加快了内迁速度。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彼此攻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较晚內迁的鲜卑族,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针对我校学生具体情况,大多数学生主要靠教材获取历史知识,课外阅读历史书籍较少,同时课外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等制造学习情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本节课以“民族间的交往交融”为主线,通过鲜卑拓跋在不同文明的激烈碰撞下作出选择,分为“交往中的冲突”、“交往中的交融”,引出民族间应坚持交流尊重,相互学习。在备课中针对本课的重难点,充分挖掘教材,补充了大量的史料。运用历史材料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准确地把握历史事件,进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把历史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助于教师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例如:鲜卑族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学生对它的了解很少,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论从史出,可以增强史实的真实感、可信感,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如,关于北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课本介绍很简单,不利于学生理解。运用历史材料,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能够从不同视角对孝文帝改革深入理解,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少数民族代表人物和本班少数民族同学导入新课,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为本课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引用嘎仙洞动态图片,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引出本课学习内容。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利用小组讨论从而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形成感性的认识以此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在此节课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小组讨论、材料分析等环节,加之将现代网络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有效整合,使同学清晰的认识到无论是民族间的战争还是民族间的和平交往都促进了民族间的大交融。通过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媒体作为教学资源,营造教学情景,使学生直观理解民族融合在服饰、饮食、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表现。通过师生合作、生生互作,使学生初步掌握民族大融合,使得各民族之间生产、生活上相互影响。从而具备相应历史空间概念,可以减轻学生学习思维上的困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多启发式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参与的方法,对北魏孝文帝在民族大融作用进行探讨,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本节课学生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爱国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开拓进取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培养学生系统的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认识改革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另外结尾的歌谣小结练习对整堂历史课零散的知识点是一种创新形式的归纳整理,能让课堂内容变得系统化。更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记忆、归纳、合作和创新能力,并增长学生的学习智慧。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应该更细致些,有些问题的探讨不够充分。知识巩固的时间较少,语言不够精炼等。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发挥长处,补上不足。使我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课堂中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