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大考”高一级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科举制2.《荀子•儒效篇》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一制度应该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郡国并行制3.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一般称谓妻(正配)A.三哥(20岁)B.四哥(14岁)妾一(侧室)C.大哥(25岁)妾二(侧室)D.二哥(22岁)4.“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中所列举的“严密的组织”制度是指A.宗法制度B.分封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科举制度5.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6.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A.《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B.《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7.“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是A.分权与制衡B.天人合一C.皇权至上D.大一统8.下列关于秦朝中央官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②丞相负责监察百官③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④汉朝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④9.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①三公九卿制②三省六部制③中外(内外)朝制④内阁制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10.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1.元朝中书省的职能类似于唐朝的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吏部1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14.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15.清代宫廷戏《宰相刘罗锅》曾风靡一时,但该剧的片名却犯了历史学上的一个常识性错误。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你认为它所犯的错误应是A.“罗锅”一词有辱刘墉人格B.刘罗锅不是清朝的人物C.“宰相”称谓违背历史史实D.作品中的宰相不止刘墉一人1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17.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戍,命浙江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该史书有可能是A.《汉书》B.《旧唐书》C.《宋史》D.《元史》18.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尚书省→中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