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根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次方根和次根式的概念;(2)掌握根式的运算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初中所学平方根和立方根的知识进行类比,理解次方根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性质.3.情态与价值(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2)通过运算训练,养成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根式概念的理解;(2)根式的运算性质。2.教学难点:根式的运算性质及其应用。三.学法与教具1.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类比分析法及发现法。2.教具:多媒体。四、教学设想:(一)创设情景1.什么是平方根?什么是立方根?归纳: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若,则叫做a的平方根.同理,若,则叫做a的立方根.2.一个数的平方根有几个?立方根呢?归纳: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正实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如4的平方根为),负数没有平方根;一个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如―8的立方根为―2),且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零的平方根、立方根均为零.3.⑴2叫做16的________________;⑵3叫做243的_______________;⑶叫做81的____________.(二)探求新知1.次方根的意义类比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归纳出n次方根的概念:一般地,若,则x叫做a的n次方根,其中n>1,且n∈N*。2.次方根的表示类比平方根、立方根,猜想:当n为偶数时,一个数的n次方根有多少个?当n为奇数时呢?①②③零的n次方根为零,记为.小结:一个数到底有没有n次方根,我们一定先考虑被开方数到底是正数还是负数,还要分清n为奇数和偶数两种情况.3.次方根的性质①根据n次方根的意义,可得:;②肯定成立,表示an的n次方根,等式一定成立吗?如果不一定成立,那么等于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探究得到:若n为奇数,则若n为偶数,则如小结:当n为偶数时,化简得到结果先取绝对值,再进行讨论。(三)学以致用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1)分析:当n为偶数时,应先写,然后再去绝对值.思考:是否成立,举例说明.例2求值:(1);(2)。析:本题需要把各项被开方数变为完全平方形式,然后再利用根式的运算性质去根号.解(1)。(2)。评本题开方后先带上绝对值,然后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去绝对值符号.例3求使等式成立的实数的取值范围,解。原等式可化为要使上式成立,需:或,或,即评在分析满足的条件时,必须综合考虑等式的条件,尤其是条件也可以使等式成立,不要遗漏。(四)巩固深化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BCD2.设,则成立的条件是()(A)(B)(C)(D)3.若,则等于.4.化简:().5.画出函数的图像.(五)归纳小结1.根式的概念:若n>1且,则为偶数时,;2.掌握两个公式:;。(六)布置作业课课练第1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