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领导人的大安全观没有安全,就没有小康社会。树立安全理念是社会发展对现代领导人的客观要求。基本概念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安全是指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消除了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职业危害或设备、财产损失的条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安全健康。广义的安全是指除了一个地方和单位的生产经营安全外,还包括这一地方和单位的治安安全、生活安全等。对于社会而言,还包涵公众场所安全、旅游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自然灾害的防范、家庭安全等。20世纪十大生态灾难之一的伦敦大雾事件,4天时间造成4,000多人丧生。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造成周围1,000平方公里受到了污染。这些既是特大安全事故,又是一场环境灾难,其共性不言而喻。1999年4月在巴西圣保罗召开的第15届世界职业安全卫生大会上,与会代表达成的首要共识就是职业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确立大安全观是现代领导人必备素质(一)保障人们的生命权、生存权是现代领导人的天职人生下来就有生存的权利,有了生存权,才能追求发展权、自由权、民主权,否则一切都是一句空话。世界各国均用立法形式来保障人的生存权、生命权。我国《宪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以及各类人的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等等,均对人的生存权、生命权做了明确规范。各类国际组织也以公约、条约等形式来保障人的这一基本权利。我国于2001年批准加入的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明确规定:“各缔约国承认人人有权享受公正和良好的工作条件,特别要保证安全和卫生的工作条件”。依法尊重人的生存权、生命权,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人对安全的基本需要,这是对任何一名现代领导人最起码的要求。换句话说,是领导人的天职。(二)安全与健康是一个地方和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人才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以人为本”方可调动人第1页共5页的积极性。“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对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和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只有这样,方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士气。“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对于“以物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一大进步。“以物为本”的管理理念依据一个基本假设,人是“经济人”,只要给人更多的劳动报酬,就可以创造经济奇迹,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1927年至1932年以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梅约为首的一批学者,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称为“霍桑实验”)。经过5年多的研究得出结论:职工的士气、生产的积极性主要决定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决定于职工与管理人员以及职工与职工之间是否有融洽的关系。物理环境、物质刺激只有次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梅约创立了“人群关系理论”,提出了“社会人”的概念,认为人是“经济人”的假设是不妥的,工作条件、物质利益并不是决定生产率的第一位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对人有更大的影响。为了提高生产率,关键在于提高员工的士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一管理思想,强调人的作用,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的影响,管理重心从“以物为本”逐步地走向“以人为本”,从而确立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资源的现代企业管理新理念。(三)确保安全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安全是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名成熟的投资人,安全是他选择投资区域和项目的前提条件。人们投资具有双重目标,一是确保投资安全,二是获取最大回报,二者不可缺一。如果一个地方经常发生突出性的事故,易给人们造成一种不安全的感觉,这个地方就不可能成为各类资源的聚集地(包括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其经济发展是会受到影响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发生毒气泄漏事件,45吨剧毒物泄漏,造成2,500人丧生,4,000余人濒于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10万人终身残废,近2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这一事故,工厂无限期停产。我国广西xx县大厂XX县区是以锡为主的特大型矿床,储量大、品位高、经济价值巨大(潜在价值700亿元)。多年来非法开采和乱采乱第2页共5页挖损失的矿石量达30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