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研究1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的重要意义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持续抓好“三农”工作,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开展农村“双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基于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的坚实保障。所谓现代农业市场,就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是连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要素与消费的不可或缺关键环节,是沟通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一次新探索,无论是从农业结构调整层面还是从推进农业现代化层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农业结构调整层面来看。一方面,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能够实现农业领域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形成高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其向高新技术领域拓展,实现农业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农业市场能为日渐衰落的以要素投资驱动的传统农业寻找新的转型升级方式,使传统农业借助现代农业市场先进技术和理念重新崛起,促进农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双赢目的。从推进农业现代化层面来看。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能够摆脱以往传统采集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使流通更加丰富和多样化。针对传统农业发展效率低、基础设施差、信息化程度滞后等问题,可通过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和新型高效的流通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较快地提升,保证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有效对接,促进农业走出一条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我国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发展的成效2.1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规模实力不断壮大。随着我国农业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农产品生产和供应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XX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基本保持在4000家左右,市场年成交额增至39785.3亿元,期货市第1页共9页场形势大好,年成交额达34.89亿元。我国各类主要农产品市场已基本建立协调有序、业态多元、互动高效的中国特色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中心,以农民经纪人、经销商、中介机构和加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分销、现货交易、原材料产品和初加工产品为营销的基本流通模式,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规模化的农业支柱产业,有力推动了农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2.2市场主体日益多元,竞争能力明显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集体和个人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发展多渠道经营的基础上,实行了农产品经营由“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在这种自由开放的政策环境下,使得社会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到农产品流通体系当中。主要市场参与者有: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城市下岗职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国有商业企业组织等各类参与主体。并逐步形成了农产品市场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在统一管理规划下,形成了彼此竞争,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2.3宏观调控基本建立,体制机制逐步健全。构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不仅要依靠市场机制对农业进行调节,而且还要在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下,切实加强政府在农业市场中的宏观调控。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基于农产品购、销、调、存被国营和合作社商业垄断的背景下,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已不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渐失去其作用。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一个建立于新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逐步建立起来。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经济手段为主,间接调控农产品市场的新机制,调控的方式主要有建立农业市场信息发布体系、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农业保险大灾风险管理制度、粮食收购保护价格制度和农产品进出口监管等政策,以此来维护现代农业市场的协调稳定发展。3我国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现代农业市场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同时第2页共9页也面临着众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