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10月份小班化学习成果阶段验收高一(18届)历史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客观题(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即“宗”本义是指宗庙,由此可见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血缘C.信仰D.地域2、山东又称齐鲁大地,燕赵是河北省的别称。这些称谓源于()A.秦朝的郡县制B.西周的分封制C.西周的宗法制D.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3、位于浙江省浦田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封建国家的倡导B.分封制的产物C.君主专制的需要D.宗法制的影响4、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5、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严格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B.旨在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C.西周金属冶炼业发达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6、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D.“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轿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王朝完成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权力的高度集中B.中央政府各部门间互相配合牵制C.郡县制的推行D.“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8、秦始皇构建强大封建王朝时,曾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其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通过控制郡守和县令任免权,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可以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优秀军事人才可以担此重任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9、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项不可能是真实的()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成阳的苏某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B.公元前228年某月,一官员称赢政为大王,未受谴责C.公元前218年,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并享有皇帝赐给的一块封地D.公元前219年,太仆(负责宫廷车马)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10、2007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l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D.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11、“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重用近臣,削弱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B.尚书被中书取代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12、在沈阳二中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②皇帝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类别交给六部中的一个部去办理。请回答:剧本①、②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A.秦朝、汉朝B.汉朝、宋朝C.秦朝、唐朝D.元朝、唐朝13、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