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几何》教学设计凤台四中李永梅教学目标:1.把握“王几何”的人物形象。2.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3.了解幽默的语言特点,培养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继续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默读,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精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引出《王几何》同学们好,老师给大家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王几何讲几何集合几何”,下联是“马及时文及时几时及时”?要想找到这个问题联的答案,恐怕我们还得认真阅读《王几何》吧!(板书课题。)二、快速默读,走进《王几何》快速默读全文,完成以下问题:(默读要求:三到四不,即眼到、心到,手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1)在文中圈出下列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并理解词义:(形声字词)徒手tú屏息bǐng绰号chuò洗耳恭听gōng哄堂大笑hōng弥勒佛lè持之以恒héng;(象形会意字词)须臾yú幽默丑陋(2)用文中的关键词填空:文章写了一位__________老师上了一节_______课。明确:(1)指导学生读解生字词。(2)写了一位业务精湛、幽默风趣的老师上一节“痛快”的几何课。三、细读研讨,聚焦王几何1、那么这堂课为什么显得如此“痛快”呢?明确:老师教得痛快;学生学得痛快。2、王几何痛快的教学中运用了几大法宝呢?请勾画出体现老师痛快的关键语句并读出痛快来。你认为这节课最痛快的是哪个环节?笑:像笑面佛样哑笑——双目含笑——眉开眼笑露:反手在黑板上徒手画几何图形(第8段)说:说持之以恒的道理(第25段)师小结:老师笑露绝技严肃认真说道理。哑笑中的神秘,露绝技时的神气,说道理时的动情无不让王老师觉得教得痛快。明确:最痛快的是露绝技即画图形。那么老师让学生画图形的用意何在?明确:为下文做铺垫。是为了下面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可以磨成针!要大家牢记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3、请大家仿照以上思路,找出学生的“痛快”来。文章主要人物是王几何,为什么要花一半的笔墨来写学生呢?笑:哄堂大笑——哄堂大笑——要笑破肚子——笑的双手发抖——笑得满脸泪水,喉咙发肿;看:睁圆眼睛看——放大半公分看——睁大双眼看听:安静地听——屏息静听——洗耳恭听——雅雀无声地听。师小结:学生狂笑决眦鸦雀无声听教诲。笑得尽兴,看得过瘾,听得入神,真乃痛快!写学生的反应,尤其是学生的笑,是从侧面衬托王老师幽默风趣。同时用学生的反应推动事件的发展,使王老师的形象逐渐完整、鲜明。这篇文章主要采用的正是正侧结合的写法。四、问题探究,升华《王几何》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文章在最初发表时,是没有这一段的,这是作者后来加上的,你认为加上好吗?为什么?参考:好,这是补叙,补充交代王几何的另一身份——父亲的毛根儿朋友,既增添了文章的真实感,又表现了作者熟悉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名师的自豪之感和得意之情,童趣盎然。不好,画蛇添足。以“他的名字叫做王玉琳,绰号叫做王几何”结尾,既照应开头和标题,又让人回味无穷。小结写人技巧:人物熟,角度全,侧面衬,用夸张,显幽默。下面,请大家用几分钟的时间,模仿本文的写法,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位你最熟悉的老师。看看能不能写出他的特点。学生展示习作,老师范作欣赏。学生齐读《我的“弥勒佛”老师》片段:“叮铃铃——”,经过一个上午几个世纪的漫长等待,语文课总算来了。我紧紧地盯着教室门,生怕错过了语文老师的“出场秀”。片刻,一个身影晃进了教室,眨眼间就站到了讲台上。我一看,不由得呆住了。天啊,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吗?圆滚滚的脑袋,圆滚滚的肚子,圆滚滚的胳膊,圆滚滚的大腿,简直就是一个圆滚滚的综合体!再加上他那咧着嘴的笑和眯成一条缝的眼睛,根本就是弥勒佛下凡。原本喧闹的教室一下子静了下来,目光都集中到了老师圆滚滚的脸庞上。弥勒佛老师也没有废话,便一边晃着他那肥肥的手,一边用如洪流般的声音给我们讲课了。一天下午,天气闷热,树叶都耷拉在树枝上,像一群傻鸟,一动不动。我们都无精打采地趴在课桌上。突然,弥勒佛老师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