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第二次验收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提出西周某政治制度实属“武装殖民”。该制度是指A.内外服制度B.分封制C.宗法制D.井田制2、《左传》记载:(周)平王死,(周)桓王将使虢公执政,剥夺郑伯的权力,郑伯不满,派祭足帅师在夏季麦熟时取温之麦,秋季又取成周之禾。“温”、“成周”最有可能位于现在的A.陕西境内B.山西境内C.河南境内D.山东境内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比较:“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这说明A.春秋时周礼尚未遭破坏B.春秋比战国时期社会更有序C.战国时期周王室加速衰微D.战国时期政治发生根本变革4、春秋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商税、市税、关税制度。春秋时,齐国市税在各国中最高,为总货物的2%,关税为1%。到了战国,各国的市、关税总和可达到总货值的10%。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B.税收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C.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D.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5、郑人游于乡校,批评执政,有然明者建议子产(郑子产,郑国卿)毀掉乡校。子产说:“何为?夫人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毀之?”郑子产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重视民意和與论C.有意加强中央集权D.具有早期民权观念6、一般来说,当人对社会变迁感到难以适应时,可能采取不同的反应方式:(1)利用原有的行为规范。(2)提出自己的行为方式、并努力使它为社会所采用。(3)用各种反社会的言论和行为,以攻击现存的社会秩序。孔子采取的方式是A.(1)B.(2)C.(1)(2)D.(1)(2)(3)7、墨子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一理想一旦被社会接受,必将A.打倒封建阶级B.加速社会流动C.推动士阶层兴起D.保障社会平等8、庄子说:“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与此意相符的是A.万物齐一B.超然旁观C.鄙视权威D.顺应自然9、《吕氏春秋》中载:“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这一观念A.充分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B.可为反君主专制提供依据C.与当时的指导思想相违背D.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0、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其中第一次“大革命”主要是指A.开创“家天下”的皇位世袭制B.废除宗法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D.在全国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11、下表为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单位:件),据此表可知中原西北东北江南岭南战国11729______________西汉238541347____东汉467954113829A.农业中心区域发生转移B.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发展C.铁犁技术已经普及全国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日臻完善12、公元前115年,汉武帝推行均输法,规定所有贡品均按照当地市价,由政府统一采购,然后由官办的运输机构运往其他不出产此类物品的地区高价出售。这一举措A.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B.维护了百姓生产生活稳定C.实现了国家对物价的管制D.保证了对匈奴战争的胜利13、《通考·职官》曰:“至后汉则(尚书更)为优重,出纳王命,敷奏万机,盖政令之所宣,选举之所由定,罪赏之所由正,斯乃文昌天府,众务渊薮,内外所折衷,远近所禀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尚书职权的扩大B.专制皇权的加强C.三公权力的削弱D.中枢体系的调整14、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和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曲辕犁的发明和推广B.新农作物在江南引种C.经济重心南移的促进D.北民因动乱大批南迁15、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南朝开始推行的“轮番上役”的制度被北朝所采用,大致每个工匠每年服役2个月,在此基础上,南北朝又差不多推行了雇佣工匠的制度。这表明A.官营手工业地位被民营所取代B.国家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