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作物,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决定性因素是A.人工取火的发明B.建筑技术的发展C.生产工具的进步D.畜牧水平的提升2.祠堂主要供奉先祖牌位,对祖先的崇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祭祀祖先是最重要、最严肃、最重的礼制,这一现象主要源于A.分封制B.宗法制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3.尊王攘夷、践土会盟、独霸西戎、问鼎中原等历史现象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基本特征。这些现象的产生根本原因是A.百家争鸣的出现B.铁器牛耕的使用C.分封制度的瓦解D.阶级关系的变动4.《商君书》载:“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这些记载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方略是A.发展农业B.奖励军功C.中央集权D.取信于民5.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修筑万里长城B.推广郡县制度C.整顿社会风俗D.实行郡国并行6.西汉初年,统治者认为“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而天子大权一旦旁落,则极可能重蹈秦朝覆辙;同时相较关中而言,关东不可控因素很多;如此庞大的国家全部收归中央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若委任外臣,又不大放心。这则材料旨在说明A.中央集权不利于国家统治B.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C.郡国并行制符合现实需求D.君主大权独揽导致秦朝灭亡7.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把获利最大的资源垄断型制造业全部国营化”的经济政策是A.重农抑商B.改革币制C.均输平准D.盐铁官营8.《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C.豪强势力影响了国家政权发展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9.陕北汉代画像石中,形成了以汉风为基础同时习染胡风的独特风格,既有反映畜牧生活的“放牧图”“野骆驼图”,也有反映农耕生活的“牛耕图”、“拾粪图”、“收割图”。这体现的是A.民族交融B.生态环境恶化C.政局统一D.商业贸易发展10.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11.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A.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B.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C.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D.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12.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A.促进了中外交流B.加强了文化交流C.促进了民族交融D.有利于国家治理13.唐朝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政事堂。每当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来商议、决定政务。由此可见,政事堂的设立A弱化了宰相权力B.减少了决策失误C.导致了冗官现象D.加强了权力制衡14.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逐步成为黄河流域南北各族流行的服装,这个历史现象主要反映出A.北方文化优于南方B.民族交融成为趋势C.生产技术相互影响D.生活习俗相互影响15.史学家钱穆先生说:“唐代的租庸调制,最要用意在为民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