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有机物燃烧规律规律总结有机物完全燃烧的通式:①烃:CxHy+(x+y/4)O2→xCO2+y/2H2O②烃的衍生物:CxHyOz+(x+y/4-z/2)O2→xCO2+y/2H2O一.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1.烃类物质(CxHy)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成正比.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一定;若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相同。3.燃烧时耗氧量相同,则两者的关系为:⑴同分异构体或⑵最简式相同二.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1.比较判断耗氧量的方法步聚:①若属于烃类物质,根据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越多,耗氧量越多直接比较;若碳、氢原子数都不同且一多一少,则可以按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的耗氧量相当转换成碳或氢原子个数相同后再进行比较即可。②若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先将分子中的氧原子结合氢或碳改写成H2O或CO2的形式,即将含氧衍生物改写为CxHy·(H2O)n或CxHy·(CO2)m或CxHy·(H2O)n·(CO2)m形式,再按①比较CxHy的耗氧量。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碳原子或氢原子的个数一定;若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中碳或氢原子的个数相同。三.一定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1.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2.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符合通式Cn·(H2O)m3.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⑴若CO2和O2体积比为4∶3,其通式为(C2O)n·(H2O)m。⑵若CO2和O2体积比为2∶1,其通式为(CO)n·(H2O)m。四.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则该有机物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a:2b,该有机物是否存在氧原子,有几个氧原子,还要结合燃烧时的耗氧量或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等其他条件才能确定。五.有机物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1.气态烃(CxHy)在100℃及其以上温度完全燃烧时气体体积变化规律与氢原子个数有关①若y=4,燃烧前后体积不变,△V=0②若y>4,燃烧前后体积增大,△V=③若y<4,燃烧前后体积减少,△V=2.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常压时气体体积的变化直接用烃类物质燃烧的通式通过差量法确定即可。3.液态有机物(大多数烃的衍生物及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的燃烧,如果燃烧后水为液态,则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为:氢原子的耗氧量减去有机物本身提供的氧原子数的。六、有机物分子组成中氢原子数的确定规律通过比较各类有机物的分子组成,在碳原子数相同的条件下,跟烷烃中的氢原子数比较,有以下规律:分子结构中有一个双键(无论是碳碳双键还是其他双键),应减少两个氢原子,余类推。分子结构中有一个环,应减少两个氢原子,余类推。分子结构中有一个叁键,应减少四个氢原子,余类推。分子结构中有一个卤原子(x),应减去一个氢原子,余类推。分子结构中有氧原子或硫原子(非双键氧或硫原子),不加不减氢原子。分子结构中有一个氮原子(非双键、叁键氮原子),则加上一个氢原子,余类推。例如:苯的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其结构中有一个环,还有相当于双键三个,在烷烃氢原子的基础上共应减去8个氢原子,故分子式为C6H6。又如苯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被氮原子代替,只有五个碳原子,在烷烃的基础上,氢原子数应是4个,由于多出1个氮原子.应再加上1个氢原子,故其分子式是C5H5N典例解析例1.下列各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不相同的是A.50g乙醇和50g甲醚B.100g乙炔和100g苯C.200g甲醛和200g乙酸D.100g甲烷和100g乙烷解析:A中的乙醇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B、C中两组物质的最简式相同,所以答案为D。例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的是A.甲烷、辛醛B.乙炔、苯乙烯C.甲醛、甲酸甲酯D.苯、甲苯解析: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质量保持不变,要求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B、C中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