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完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尚书•召诰》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完全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皇帝制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4.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空格处应是A.丞相B.太尉C.司隶校尉D.枢密院5.中国古代用官僚体制代替世袭制,顺应了实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时代潮流。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官僚体制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实现了选贤任能6.《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B.官僚政治确立的背景C.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D.分封制就此退出中国政治舞台7.范仲淹曾以“参知政事”的身份主持庆历新政。“参知政事”这一职务相当于A.宰相B.副宰相C.诸侯王D.钦差大臣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9.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有位于今天浙江的有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0.《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占领中国某岛,在岛上推行“皇民化运动”,强迫中国人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时令节气等方面仿效日本。日本占领的是A.黄岩岛B.台湾岛C.海南岛D.崇明岛11.关于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役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B.此役是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去台湾途中12、下图是《反割台斗争期间的高山族义军战士》,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台湾人民参加反割台斗争B.清政府组织义军抗击日本侵略C.台湾人民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D.台湾义军战士的武器装备低劣13.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其中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是A.卢沟桥抗战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14.下列作品中,最有可能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事实的是A.《血战台儿庄》B.《淞沪会战》C.《百团大战始末》D.《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15.1937年4月,国共两党派出代表共祭黄帝陵。毛泽东亲撰祭文:“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这表明中共主张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D.坚持和平,反对内战16.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它主要说明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第18集团军(即八路军)总指挥朱德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A.太原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太原会战标志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C.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D.太原会战的作战部队都是国民党军队17.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①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