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五中11-1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75分)(答案涂在机读卡上,机读阅卷)1、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这一制度,错误的是。A.贵族等级序列是:周王—诸侯—士—卿、大夫B.受封的主要是同姓亲族C.这里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D.受封的贵族要服从上级贵族2、右图反映的是西周的A.内外服制度B.宗法制度C.郡县制度D.礼乐制度3、古汉字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在下列甲骨文中找出能够反映商周政治状况的字是()4.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A.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的王权统治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C.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5、宗法制度的核心是A.分封制B.嫡长子继承制C.内外服制D.礼乐制度6、《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意是宗庙。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信仰C.地域D.血缘7、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王嬴政8、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①皇权至上②“家天下”的皇位世袭制③三省六部制④实行郡国并行制度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①②④9、关于三公九卿的说法,错误的是A.左、右丞相代表皇帝决定国家大事B.御使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监察百官C.太尉辅佐皇帝管理军务D.九卿分管皇家和国家的各种事务10、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长官中央和皇帝控制任命,不能世袭D.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11、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B.法律严苛细密C.三公九卿制D.权力的高度集中12、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B.废除分封制C.设置中朝和外朝D.推行郡县制13、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B.恩泽王国的亲族C.削夺王国封地和权力D.削弱王国势力14、在唐朝的中央机构中,负责审核诏书的机构是A.尚书省B.门下省C.中书省D.刺史15、朱元璋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基于这种认识,他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设三省分解丞相的权力B.废除丞相,权分六部C.收回军权,削弱丞相的权利D.设殿阁大学士前置丞相的权力16、“雍正年间西北用兵……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军机处是为了适应军事需要而设立的②军机大臣权力很大控制朝权③随着战事的结束,军机处变成了常设机构④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7、内阁和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事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负责各地军政事务D.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18、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外朝制②内阁制③三公九卿制④三省六部制⑤军机处A、③②①④⑤B、③①⑤④②C、③①④②⑤D、③①④⑤②19、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下列关于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城市为中心B.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C.深受地理环境分割破碎状态的影响D.民主制是最流行的政体21、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的改革是:A.亚历山大改革B.梭伦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克利斯提尼改革22、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日常司法机关分别是A.五百人议事会和将军B.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C.民众法庭和公民大会D.陪审法庭和保民官23、梭伦改革中打破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的内容是A.确立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B.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C.设立民众法庭D.确立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公职的做法24、下列机构不是抽签产生的是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C.民众法庭审判员D.民众法庭主持人25、克利斯提尼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A.打破了贵族世袭制的原则B.达到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C.确立了雅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