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习目标: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教材整理1三民主义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1)背景①1894年,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试图通过李鸿章进行社会改革,未被理睬。②清政府倒行逆施,孙中山放弃改良尝试,走上革命道路。(2)标志——兴中会成立①成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②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③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推翻清朝统治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结合起来。2.三民主义的提出(1)同盟会成立①成立: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②纲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③机关刊物:创办《民报》。(2)打出三民主义的旗帜: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公开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革命号召。3.主要内容名称内容局限性民族主义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真正独立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触动封建专制政体赖以存在的社会阶级基础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希望用改良的方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4.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1)地位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是孙中山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2)作用①集中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②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迫切愿望,因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旗帜。③成为团结广大革命力量、反对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思想武器。④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教材整理2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1.背景(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不仅实行独裁统治,还企图复辟帝制。(2)孙中山领导的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告失败后,他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须寻求新的途径、新的力量。(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4)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2.标志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共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3.内容民族主义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求得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对内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要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4.意义(1)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2)在新三民主义的旗帜下,一场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它的指引下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成为20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3.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思想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品格。探究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史料解读史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注意从史料一中的“我们革命的目的”“故要社会革命”理解孙中山的革命目标。史料二(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由史料二出处可知本史料二讲述的是新三民主义。史料二中的(一)(二)(三)分别说明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具体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