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罗斯福新政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关于“新政”,沃尔特·李普曼说:“2月末,我们是一些乌合的受惊暴民与宗派团伙。在3月至6月这100天中,我们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相信我们保证自己安全和控制自己命运的力量了。”这表明新政()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B.维护了美国工人阶级利益C.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D.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解析:“2月末,我们是一些乌合的受惊暴民与宗派团伙”到了“3月至6月这100天中,我们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相信我们保证自己安全和控制自己命运的力量了”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稳定了民众对资本主义的信仰,故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其实质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不是维护工人阶级利益,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答案:D2.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蓄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是()A.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发展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C.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规定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对银行的整顿,目的是重建人民对银行的信心,这样才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没有关系,故B项排除;C项是材料中的规定带来的后续影响,这与题目要求的“初衷”不符,故C项排除;D项与材料中的规定没有关系,故D项排除。答案:A3.《农业调整法》规定:“对自愿减少耕地的农民给予补贴;对与政府合作的农民给予商品贷款,而将其耕地面积减少30%的棉花种植者可用其收成作担保……”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其直接目的不包括()A.调整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B.克服生产的相对过剩C.提高农产品的价格D.保障农民的最低生活解析:当时美国农产品生产得过多,价格极低,因此减少农民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成为了罗斯福在农业改革方面的目标,这当然属于全面调整农产品生产与销售范畴,而材料没有涉及农民的最低生活,故选D项。答案:D4.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一次观念性的革命。“新政”使美国政府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从此,美国从传统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变。这表明()A.美国总统的权力开始超越国会B.罗斯福开始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制度C.开始实行计划体制来管理国家经济D.加强了政府调控干预经济的职能解析: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罗斯福为挽救美国经济,在力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现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这说明美国政府职能发生了变化。但并不能表明美国总统的权力开始超越国会,更没有体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答案:D5.赫伯特·斯坦在《总统经济学》中说:“大萧条描述的是旧有的政策,它为新政策的产生敞开了大门。”“新政策”的特点是()A.反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政府大力加强对国家经济的干预C.根除了美国经济危机D.工人、农民的生活有了保障解析: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就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故选B项。答案:B6.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吸收了275万名失业青年从事造林、筑路、森林防火和土壤保持等工作。以上措施的目的包括()①稳定社会秩序②缓解失业压力③发展社会经济④增强国民体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以工代赈,是社会救济的一种手段,是通过兴办公共工程让更多失业者就业,以此来救济他们,缓解就业压力,这样做还可以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经济,故①②③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出④,排除B、C、D三项。所以选A项。答案:A7.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A.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B.坚持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