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单元检测高三化学试卷2015.10I卷(共48分)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S-32Cl-35.5Fe-56Cu-64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B.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C.液态氯化氢、熔融氧化铝、固体硫酸钡都是电解质D.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有些金属氧化物也能与强碱反应2.分类法在化学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组合是()①酸性氧化物:CO2、SO2、SiO2②混合物:漂白粉、氨水、铝热剂③电解质:氯气、硫酸钡、酒精④同位素:12C、14C与14N⑤同素异形体:C60、金刚石、石墨⑥胶体:豆浆、硅酸、食盐水A.只有①②④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⑤D.只有②⑤⑥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N2与CO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8gB.常温常压下,金属与酸反应生成2gH2,转移电子数为2NAC.含0.2NA个阴离子的Na2O2和水反应时,转移0.2mol电子D.1L1mol·L-1的氨水,含NA个NH3·H2O4.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5价砷,西红柿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时会生成有毒的+3价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该反应中维生素C作催化剂B.砒霜是砷的氧化物,由上述信息可推知砒霜中含有的砷可能是+3价砷C.因为河虾中含有砷元素,所以不能食用D.上述反应中维生素C作氧化剂5.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使用前都必须检查是否漏水B.用98%的浓硫酸配制100g10%的稀硫酸时,除使用量筒外还需用到容量瓶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第Ⅰ卷共4页,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共4页,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0.5mm)写在答题纸上。3.试卷卷面分5分,如不规范,分等级(5、3、1分)扣除。C.在钠跟水反应的实验中,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投入水中进行实验,剩余的钠块丢弃到废料桶中D.若FeCl2溶液中含有I-杂质,可用过量Cl2氧化后进行萃取分液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将过量NaOH溶液滴入Ca(HCO3)2溶液中:Ca2++HCO3-+OH—==CaCO3↓+H2OB.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C.向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SO42ˉ离子沉淀完全Al3++2SO42ˉ+2Ba2++4OHˉ==Al(OH)4ˉ+2BaSO4↓D.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并加热:Ba2++2OH-+NH+HCO=====NH3↑+2H2O+BaCO3↓7.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8.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NH3通入AlC13溶液中B.CO2通入到CaCl2溶液中C.用脱脂棉包裹Na2O2粉末露置在潮湿空气中D.稀盐酸滴加到Fe(OH)3胶体溶液中9.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PH=12的溶液:Ca2+、NH4+、Br-、HSO3-B.无色溶液:K+、A13+、HCO3—、C1—C.通入H2S无沉淀:Cu2+、Na+、I—、SO42—D.c(H+)=1×10—2mol/L的溶液:Fe3+、Ba2+、NO3-、Cl—10.取xg铜镁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中,反应过程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8960mL的NO2气体和672mLN2O4的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为17.02g。则x等于()A.9.20gB.8.64gC.9.00gD.9.44g11.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g,经如下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B.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为2.24gC.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gD.V=89612.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是()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入过量H2SO4③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过量SO2④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⑤向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A.①B.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