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历史(A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和II卷,第I卷1—6页,第II卷7—8页,共8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答在第II卷的答题表内或者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第II卷即可。第I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中“封建子弟之制”指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等级制度2.“癸未卜,(商)王固曰:‘往,乃兹有崇(鬼)。’六日戊子,子弢死。”此说明其政治制度特点之一为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政治结构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祖先崇拜与王权联系紧密3.“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现象始于A.周武王B.秦始皇C.汉高祖D.汉武帝4.中国历代皇帝“崇尚黄色、衣纹云龙”的传统。在黄色龙袍上还有象征皇权的十二个图形,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火等等。皇帝衣服的图案和颜色,除皇帝以外任何人都不能用,否则就要杀头的。这说明A.历代皇帝对服饰很讲究B.皇权至高无上C.君臣等级森严D.皇位世袭的传统5.“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大区,习惯称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任期1年。”其中“刺史”的职权是A.管理行政B.统领军队C.征收赋税D.监察官员6.“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成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人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材料反映的是A.世官制度B.察举制度C.九品正中制D.科举制度7.“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等级制度严格B.君臣关系越来越紧张C.皇权不断强化D.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8.仅洪武十七年(公元l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日之间,收到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奏折就有1660份,其中反映的事件共有3391件,要求皇帝亲自批答是不可能的。为此朱元璋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确立内阁制C.设殿阁大学士以以备顾问D.创设军机处9.清前期的帝王把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居住的广大地区看成是统治中原的“屏藩”,认为“摇惑我外藩”,就是“坏我屏垣”。为此清朝创设了A.枢密院B.都护府C.军机处D.理藩院10.右图是南京下关的静海寺悬挂着一尊大铜钟,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与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澳门回归B.甲午中日战争香港回归C.鸦片战争香港回归D.中法战争澳门回归11.“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事件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B.左宗棠收复新疆C.义和团运动D.国民大革命12.“……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也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其中“……”指的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徐州会战D.台儿庄战役13.梁启超先生曾说:“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前者叫民族精神的自觉,后者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诸君啊,我们年年双十节纪念,纪念什么呢?就是纪念这个意义。”其中“双十节”纪念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国民大革命14.1921年,上海法租界望志路l06号一座砖木小楼内正在秘密召开会议,……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最年长的不过45岁,最年轻的才19岁。这些年轻人或许当时并没有想到,他们取来的“天火”,从此会照亮中华民族的救国之路,将使中国浴火重生。材料中的“天火”是A.戊戌变法思想B.三民主义思想C.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马列主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