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留侯论-(3)VIP免费

留侯论-(3)_第1页
1/38
留侯论-(3)_第2页
2/38
留侯论-(3)_第3页
3/38
留侯论张良简介(汉初三杰)张良(?─前189),字子房,韩国贵族之后。秦灭韩后,他图谋复韩,变卖家财,寻求刺客,制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在博浪沙与力士刺杀秦始皇,未遂,逃往下邳pī(今江苏睢宁西北)藏匿。据说在此遇黄石老人,得《太公兵法》。秦末参加反秦义军,先在刘邦军中为将,随刘邦先后投项梁,入关中咸阳,又劝刘邦莫贪恋富贵,屯军霸上,鸿门宴上为刘邦解危。刘邦被封为汉王后随其入蜀,并让刘邦烧掉栈道,以使项羽不疑。题解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26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苏轼入第三等(宋开国以来,入三等者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人)。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25篇,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是《进论》的第19篇。这是一篇进献给皇帝的史论,目的在于应试求官,向考官和皇帝显示才华,所以写作时很用力,是苏轼青年时代的重要作品之一。张良拾履: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老人授书教“忍”,一是留侯佐高祖定天下并教之以“忍”。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明思路。3、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学习目标彼其读准字音卒()然临之圯()上老人刀锯鼎镬()贲()育倨()傲鲜()腆()肉袒()不称()其志气卒(cù)然临之圯(yí)上老人刀锯鼎镬(huî)贲(bēn)育倨(jù)傲鲜(xiǎn)腆(tiǎn)肉袒(tǎn)不称(chèn)其志气研习第一段•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一(1)总领全文,提出论题“忍”字。通过“匹夫”和“大勇者”形成对比阐述“忍”与“勇”的关系。注意词义必有过人之节必有过人之节拔剑而起,挺身而斗匹夫见辱卒然临之而不惊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超越通“猝”,突然指(持有、怀有)的抱负;怀抱的理想(古今异义)连词,表修饰/承接气度、节操表被动研习第二段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二(2-4)写留侯的“忍”或者圯上老人教“忍”。第二段主要写子房得忍。“且意不在书”承上启下。一、总结上文;二、引出下一层更高的议论。注意词义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所以:用来……的见:通“现”,表现圣贤:形容词做名词:圣人、贤人相与:互相警戒:告诫义:道理亦已过矣已:太研习第三段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