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十八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钟明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丧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进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知识点一九一八事变沈阳博物馆的“残厉碑”根据材料分析日本为什么发动九一八事变?(背景)材料一“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由日本来参予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满蒙并非中国的领土。”“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材料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可乘之机。•①日本很早就作好了侵略中国的准备(大陆政策)•②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③1929~1933年经济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④欧美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⑤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借口:柳条湖事件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1、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2、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本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给张学良的电文•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材料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件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蒋介石的态度:不抵抗政策由于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使日本侵略者肆无忌惮的侵略,短短4个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日军在东北犯下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知识点小结•九一八事变1、时间:1931年9月18日2、地点:沈阳3、经过:日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城。4、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解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5、发展:⑴东三省全部沦陷,日本扶植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并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⑵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地勘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看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1935年8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学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反动军警镇压北平爱国学生知识点小结•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华北危机: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把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华北告危。•2、一二·九运动•①时间:1935年12月9日。•②地点:北平•③主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数千名学生示威游行。•④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⑤影响: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