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端午节()圣诞节()重阳节()清明节()国庆节()儿童节()中秋节()元宵节()五一节()七夕节()腊八节()请在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名称后边打“√”√√√√√√√√除夕时间:农历12月30日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习俗:1、年夜饭2、贴春联3、贴窗花4、贴福字5、贴年画6、燃爆竹7、祭祖8、挂灯笼9、压岁钱10、看春晚。北方人过年吃饺子,南方人吃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意思。春节的起源春节又称元日、元旦、无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历法不同,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月初一,并延续至今。“春节”,各代所指也有区别。汉代指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指整个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活动内容最丰富、礼仪最隆重、场景最壮观、食品最精致的一个传统节日,全国56个民族中的53个(除去藏、白、傣族)都要举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庆贺,故又称“元日大庆宴”。春节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集锦和和顺顺千家乐月月年年百姓福国泰民安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欢渡春节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吉星高照元宵节的起源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诞生,因此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等风俗。元宵诗词《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宵》清明节时间:每年阳历4月4-6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指在清明节前后进行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的风俗习惯。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所以古人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把食物供给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陪上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中秋节的起源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重阳节时间: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又称“老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唐朝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习俗:包括1、出游赏秋2、登高远眺3、观赏菊花4、遍插茱萸5、吃重阳糕6、饮菊花酒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