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第一课时清远市梓琛中学陆秀娴1.了解书序的特点。2.积累文言实、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知识。3.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学习目标《兰亭集序》(神龙本)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王羲之像王羲之其人其书其事羲之其人: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官至右军将军,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小时候师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羲之其书: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书法圆转凝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被后代尊为“书圣”。羲之其事:袒腹东床鹅池以书换鹅文章背景•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2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文体知识•癸()丑会稽()•修禊()激湍()•流觞()形骸()•感慨系()之嗟悼()•齐彭殇()若合一契()初读课文正音正字guǐKuàijīxìtuānshāngháixìjiēdàoshāngqì•第一部分(1-2):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整体感知课文结构表达方式:先叙述:然后描写:记叙、描写集会的时间、地点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3-4):抒发宴集后的感慨整体感知课文结构表达方式:先写欣赏:然后引发感慨:抒情议论良辰美景、流觞畅饮乐与忧、生与死研读第一部分:注意重点诗词虚词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春季的末一个月,阴历三月县名举行,做众多都都聚会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研读第一部分:注意重点诗词虚词高湍急的水流映衬、围绕酒杯排列旁边乐器,代指音乐盛况喝酒作诗畅快的表达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研读第一部分:注意重点诗词虚词这晴朗清新和风定语后置的标志自然万物用来放开敞开穷尽实在值得时间:地点:目的: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慨:课文研读:兰亭盛会交代了哪些内容?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觞曲水,一觞一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时节难得聚地清雅欢欣之事名士相聚环境优美活动有趣气候宜人悦目赏心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良辰:人贤:美景:乐事:赏心:合作探究暮春之初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曲水流觞畅叙幽情仰观俯察游目聘怀文章第一二段描写了美好的天气,美丽的景色,和美的人情,盛大的宴会,作者的快乐似乎是达到了一个顶峰。把你特别有感受的句子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拓展提高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