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陈菁苗教学目标:1、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能感受民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并作出简单的表述。2、熟悉一些民歌的主题,大致能分辨出各地、各民族的民歌。3、喜欢聆听、演唱民歌以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冼星海什么是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们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民歌的特点集体性流传变异性短小精悍口头性鲜明的风格色彩民歌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民歌的分类:民歌按体裁可分为以下3种:1劳动号子包括:搬运、工程、农事等多种号子。2山歌包括:花儿、信天游、山曲、赶马调及流行在山区的山歌。3小调:也称小曲,多流行在农村和城镇,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如诉苦歌、情歌和其他日常生活歌曲。劳动号子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山歌是劳动人民用于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诉。山歌的歌词多为即兴创作。《槐花几时开》歌词:淳朴含蓄,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富于想象,体现了东方人含蓄的特点。节奏:节奏自由,富有山歌的特点。同时与语言紧密结合,松紧有致。旋律:优美流畅,琅琅上口。衬腔的运用,既加强了语言的地方色彩,又渲染了幽默乐观的情趣。地域:四川宜宾地区。花儿“花儿”是民歌中的一种山歌。它主要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及比邻地区。在当地,回、汉、撒拉、土、东乡、裕固、藏等民族均用汉语演唱。“花儿”在部分地区亦称“少年”或“野曲”。通常,花儿可分为“河湟花儿”及“洮岷花儿”两大体系。《上去高山望平川》表面上看,是述说青年男女之间爱情受阻,而实质上是揭露旧社会的封建社会势力及其旧礼教迫使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隐含的哲理是:对一切美好事物,就要勇敢地去追求、去实现。回答以下问题:1歌词有什么特点?质朴简练,寓意深刻,以牡丹花比喻心爱的姑娘,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倾慕之情。2用什么歌唱方法来演唱?真假声混合3歌曲的节奏如何?节奏自由,富有山歌特点。4歌曲的旋律有何特点?音域宽广,既高亢刚健又抒情缠绵,富有浓郁的西北民歌特色。5属于哪个地域?甘肃宁夏什么是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民间俗称很多﹐如小曲﹑俚曲﹑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等。小调的音乐特征小调的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色。旋律的装饰性犟﹐乐汇﹑乐句之间衔接自然﹐富有逻辑﹐很善於表达那些既有叙述性又有浓厚的抒情性的题材内容。小调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根据旋律进行本身的内在要求﹐追求词曲协调一致的均衡性和表现手段的灵活性。因此﹐小调的节拍规整而不拘泥﹐节奏感鲜明而不犟烈。它常常在既不破坏唱词的韵律﹐又服从节拍规整性的前提下﹐灵活地使用各种节奏型﹐使其疏密相间﹑变化有致﹐富有很犟的动力感。小调的结构大多以单曲体为基础﹐讲究结构内部的规整性和匀称性。乐句的结构功能比较清晰﹐基本上分成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两类。非对偶性的3﹑5句单曲体结构也较常见。小调中的衬词﹑衬腔定型化和规整化。在分节演唱时﹐虽然每段唱词不同﹐但衬词﹑衬腔却是原样重复﹐成为加强整个作品统一性的有力手段。小调——《猜花》这是一首辽宁长海的民间小调。《猜花》即“对花”。唱词是七言四句,前两句问,后两句答。第三句之后有一段衬词:“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