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青蛙的宣传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保护青蛙的宣传画》是宁波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奇妙的画图世界》中的第6课。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画图工具的使用,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取色、喷枪工具的使用,学会剪切图形。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喷枪工具,进行作品创意。试一试中的练习有二项,其中“高山云海图”是针对“喷枪工具”的练习,“用给定的颜色为其他的花朵和叶子着上颜色”是针对取色工具的练习。我校自1992年起,实施“节能与环保”的课题研究和实践,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特点之一也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同时信息技术课程其中一个课程目标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所以我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注重整合“节能与环保”教材和“信息技术”教材特点,努力寻求两者的结合点,以“绿色”情境为载体,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兼顾人文因素,教学评价轻结果重过程,不是纯粹理论说教,而是挖掘“校本教研”成果和学生身边的节能环保小案例,从点点滴滴中了解生存现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滴”绿每一棵树苗。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初步学会在不同的画图程序间复制图片。⑵学会图片的缩放处理。⑶学会文件的另存操作。2、过程与方法⑴在体验灵活运用画图工具(喷枪)产生奇妙效果的过程中满足成就感。⑵合成加工图片,整合美学知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训练思维的个性化。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渗透“保护青蛙、爱护环境”的生态意识。⑵关心青蛙及身边的生态环境,换位思考增强增强社会责任感。三、重点:初步学会在不同的画图程序间复制图片。难点:⑴学会图片的缩放处理。⑵合成加工图片,整合美学知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训练思维的个性化。四、教具准备⑴flash课件(青蛙家庭悠闲生活,出现被抓场景)。⑵《池塘里的小蝌蚪》背景图片。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春天到了,花儿开了,今天电脑教室来了几位客人。欢乐的青蛙和蝌蚪正悠闲地唱着歌,突然出现了抓它们的情景。青蛙叫:“救救我,救救我……”2、你有没有去抓过小蝌蚪或者小青蛙呢?3、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让我们一起宣传保护青蛙吧!4、板书课题1、观看思考2、生:抓过吃过……3、生:以后要改正,如果是为了科学实验,也要好好对待生命。回忆经历,引起共鸣,激发兴趣。画青蛙和宣传牌1、讨论:口号、宣传牌的形状、青蛙的画法。边板书2、教师演示教材中的范例。3、学生尝试创作,教师巡视中发现有创意的画鼓励。1、学生讨论。2、观看教师演示。3、学生尝试。有个别学生想画圆形宣传牌的;矩形的……青蛙形状的有变化,宣传讨论中鼓励个性化、创新性思维。4、请一两生说说是怎样画的?⑴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使用什么工具,用什么颜色,大小怎样。⑵怎样的宣传牌比较醒目,起到比较好的宣传作用?⑶欣赏:用什么颜色比较鲜明?画得多大比较和谐?口号不同等。4、学生回答左边的三个问题。合成图片1、宣传牌放哪里呢?⑴假如你是这些小青蛙,你喜欢把宣传牌放哪里呢?把宣传牌放在哪里才能不破坏它们的生活呢?⑵如果从美术角度看放在哪个位置比较合适呢?2、教师演示不同的画图程序间复制图片。3、青蛙大小要符合视觉效果。青蛙站在荷叶上,荷叶有大有小,有远有近,那么青蛙的大小呢?根据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我们可以通过缩放操作来实现。⑴教师演示,用鼠标指向选定范围虚线框的8个小方块(控制点),待指针变成或时,拖动鼠标即可放大或缩小图片。板书⑵学生演示⑶巡视中手把手教1、了解合成图片的要求,兼顾生态与美学知识。2、学生操作3、缩放操作是难点,师生、生生互动掌握。换位思考,关注生存环境,整合美学知识。⑷同学间互帮互助巧妙加工1、怎样使宣传牌的支撑脚与水面结合得更自然?2、说说你是如何做的?3、另存作品。合成后的图画成了保护青蛙的宣传画,为了区别“池塘里的小蝌蚪”,另取一个名字,为记忆方便,用班级+学号+第几课4、板书名字1、学生回答:自然,美观,看起来是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