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常规目录: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二、高热病人的护理三、惊厥的护理常规四、肺炎合并心衰的护理常规五、脑膜炎的护理常规六、血液病护理常规七、肾病综合症的护理常规八、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常规九、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十、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护理评估按不同病种、年龄、感染与非感染疾病,分别收住患儿,防止交叉感染。2、新入院患儿应做好卫生处置,测体温、体重并记录,肾病患儿应测量首次血压并记录,向家长解释清楚病区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取得家长的配合。3、患儿入院后及时通知医生,危重儿安置于抢救室,并备好抢救物品、药品等做好急救护理准备。4、入院患儿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待体温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一次,7岁以上患儿测脉搏,住院患儿每日记录大便一次。5、每周测体重一次,7岁以上患儿每周测血压一次,每周病房紫外线照射一次。6、加强生活护理每日做晨晚间护理,做到一床一巾一湿扫,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床头柜上的物品放置整齐。7、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在院期间及出院时,向家长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及防病的卫生宣传教育。二、高热病人的护理1、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所患疾病、高危因素、心理状态。(2)了解生命体征、神志、精神状况。2、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置及检查。3、高热护理(1)每4小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至体温恢复正常后三日止。(2)体温39度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解热药等处理,降温后30分钟测体温一次并记录。(3)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有无躁动不安,虚脱等情况。(4)保持口腔、皮肤清洁。4、心理社会支持:关心、尊重患者,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5、健康教育(1)鼓励病人多饮水,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2)注意降温后的保暖,及时更换汗湿衣物。(3)解释病情,消除家长紧张情绪。三、惊厥的护理常规1、护理评估(1)了解生命体征、患者症状,口鼻有无分泌物等。(2)有无惊厥史,患者心理状况。2、取头侧平卧位,防止窒息。3、躁动者,注意安全。4、观察病情:A、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发热期间多喝水,高热时可采取物理及药物降温。B、若出现脑水肿早期症状及时通知医生。C、在紧急情况下可针刺人中等穴位止惊。D、按医嘱给止惊药,以免惊厥时间过长引起脑损伤。E、惊厥较重或时间较长者给予吸氧。5、健康教育(1)解释病因和诱因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惊厥的措施。(2)告知家长控制体温是预防惊厥的关键,教给家长患儿发热时的处理方法。(3)演示惊厥发作时急救的方法,指导家长进行一些简单的急救处理。(4)与家长多沟通,解除其焦虑心理。四、肺炎合并心衰的护理常规1、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年龄、疾病史、有无治疗及心理状态等。(2)了解生命体征、神志、精神状况。2、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3、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儿有效的咳嗽,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变稀薄利于咳出.用上述方法不能有效咳出痰液者,可用吸痰器吸痰。4、呼吸困难,紫绀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5、注意观察利尿剂、强心药物的作用、副作用。6、对重症患儿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严格控制静脉点滴速度,以免发生心衰。7、健康教育:A、合理营养,控制钠盐摄入。B、预防感染,加强皮肤护理。C、保持患儿安静,减轻心脏负荷。五、脑膜炎的护理常规1、护理评估:(1)与疾病相关病史。(2)了解辅助检查。(3)评估患儿各项生命体征。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3、保持呼吸道通畅。4、保持皮肤,口腔清洁,预防肺部感染。5、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便秘,尿潴留者导尿。6、腰穿后,去枕平卧6-8小时。7、保证营养,昏迷者给予鼻饲。8、健康教育:(1)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向家长提供保护性看护和日常生活护理的有关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智力训练和瘫痪肢体功能训练。(3)有继发癫痫者应指导长期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出院的患儿应定期随访。六、血液病护理常规1、护理评估(1)病史及高危因素。(2)了解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治疗经过。(3)了解患者精神、情绪、营养、排泄等。2、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出血的部位及量。3、预防出血:a避免外伤;b鼻腔或外伤出血,应及时压迫或填塞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