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总复习:三角恒等变换一、知识结构:二、高考考点: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4、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重点与难点分析:学习不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是从学习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开始的,其余公式都可由这一基本公式通过角的代换或代数恒等变换得到,应试推其余公式,以保证对众多公式有一根本的、整体的认识。其次,应掌握每一公式的结构特点,功能及意义,能从正反两个方面使用公式解决问题。三、知识要点:(一)两角和、差的正、余弦、正切公式=_______①;______②;______③;理解:1、关注公式的形成以及发展方向:诱导公式←两角和差→二倍角公式→半角公式……;2、公式的适用条件(定义域):(1)两个公式①、②对任意实数都成立,这表明①、②是R上的恒等式。等号的右边不妨称为与的展开式。(2)公式③中3、关注公式的特征(帮助记忆和寻找解题思路)公式①右边的结构是“正、余加余、正,角序都是”;公式②右边的结构是“余、余减正、正,角序也是”;公式③是用的和与积表示出了。4、公式的双方向运用以及与诱导公式的综合运用。正向用公式①、②,能把和差角的弦函数表示成单角的弦函数;反向用,能把右边结构复杂的展开式化简为和差角的弦函数。公式③正向用是用单角的正切值表示和差角的正切值化简。注意:1、记住公式中角的顺序,函数的顺序,符号的顺序;2、诱导公式可以视为两角和差的特殊情况(二)二倍角公式1.在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就可得到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__________________注意:在公式中,角没有限制,但公式中,只有当时才成立。2.余弦的二倍角公式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时应根据不同函数名的需要,函数不同的形式,公式的双向应用分别起缩角升幂和扩角降幂的作用。3.二倍角公式不局限于和的二倍的形式,其它如是的二倍,,的二倍等等,要熟悉这多种形式的两个角相对二倍关系,才能熟练地应用二倍角公式,这是灵活运用这些公式的关键。(三)半角公式通常所说的半角公式是由倍角公式推导过来的;或要注意:(1)半角公式中正负号的选取由所在的象限确定。(2)半角都是相对于某个角来说的,如可以看作是的半角,可以看作是的半角等等。(3)正切半角公式成立的条件是正切还有另外两个半角公式:这两个公式不用考虑正负号的选取问题,但是需要知道两个三角函数值。常常用于把正切化为正余弦的表达式。四、经典例题:例1.(1)已知:,求的值.(2)已知:是方程2x2+x-6=0的两个根,求的值.分析:依据题意,直接利用公式即可。解:(1)由已知可求得.当在第一象限而在第二象限时,.当在第一象限而在第三象限时,.当在第二象限而在第二象限时,.当在第二象限而在第三象限时,.(2)由韦达定理,得,,∴.说明:在解第(1)小题这种题目时,应注意,需要讨论在不同象限的情况.(2)直接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和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即所谓“正用公式”。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①sin15°;②sin24°cos36°+cos24°cos54°;③。分析:①可将15°改写成60°-45°,再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②若将式中的cos54°改写为sin36°,则恰为两角和的正弦;③将1+tan15°视为tan45°+tan15°,将1-tan15°视为1-tan45°tan15°,即利用tan45°=1,则式子恰为两角和的正切。解:①sin15°=sin(60°-45°)=sin60°cos45°-cos60°sin45°=.②原式=sin24°cos36°+cos24°sin36°=sin(24°+36°).③原式.例3.求值:分析:题目中涉及到的角并非特殊角,而从式子的结构出发应逆用和角公式等先化简再计算。解:原式例4.已知,,,,求的值。分析:注意到,应把看成整体,可以更好地使用已知条件。欲求,只需求出。解: ,∴, ,∴。∴点评:解题中应用了式子的变换。体现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着重体会,常见的变换技巧还有,,等.例5.求值:①cos36°cos72°②cos20°cos40°cos80°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