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1.政治格局的演变(1)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①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确立②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对比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关系: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集中部分和集中体现②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③两极格局瓦解,冷战局面结束,雅尔塔体系瓦解·美苏冷战特点:政治上对抗,经济上割据,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军事上对峙表现美国苏联政治上杜鲁门主义成立情报局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成立经互会军事上成立北约成立华约影响:①国际关系紧张(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越南问题,古巴导弹危机)②恐怖之下的和平③客观上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原因:①西欧走向联合,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②日本经济实力膨胀,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③不结盟运动兴起④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表现:①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与美国差距缩小,在政治上要求独立自主②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③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2)两极格局的瓦解·原因:①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导致苏联解体②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③多个力量中心崛起的冲击·影响:①世界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②雅尔塔体系崩溃③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3)和平与动荡并存·原因:①和平:由于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大国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减小②动荡:原来两极格局掩盖的矛盾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而凸显出来;美国的插手和干涉;国际恐怖主义·表现:①民族、种族、宗教、领土冲突不断②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北约轰炸南联盟1.经济格局的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激化②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造成虚假繁荣③股票投机,股价哄抬到远高于生产利润的程度·标志:1929.10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暴跌,股票市场崩溃·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①引发社会危机,阶级矛盾激化②国际局势紧张,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③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调整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背景:①胡佛放任政策的失败,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②罗斯福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统·内容:项目具体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复兴工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各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调整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社会救济,以工代赈成立救济署,兴办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目的:直接目的——尽快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影响:经济意义——缓和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社会意义——缓和社会危机,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理论意义——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比较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背景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出现;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政治经济危机特点在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主要内容整顿财政金融,复兴工业,调整农业生产,社会福利和以工代赈粮食税,发展私营企业,允许自由贸易,按劳分配意义和影响逐渐摆脱经济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摆脱自由放任时代,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找到使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相同点①都是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实行的②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④都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启示①经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