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福建专用】高三历史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课时提能演练5.0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温州模拟)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把他亲自组建的外交队伍比喻为“文装解放军”。当时()A.外交工作主要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外交官们享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切待遇C.外交部的职能是为解放军提供外交情报D.解放军在前线清剿敌对残余,外交部在后方发号施令2.1949年11月,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讲道,“……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从中我们可以知道()A.新中国成立之初废除了治外法权B.新中国必须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新中国总结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盟国关系D.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建立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等原则基础之上3.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4.(探究题)外交部最近公布的外交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右下图)。这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A.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5.(2012·厦门模拟)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②参加万隆会议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③6.2011年6月25日晚,外交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招待会,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40年前,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权利被称为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B.有力冲击了某些大国的霸权政策C.非洲国家是支持中国入常的主要力量D.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决定性作用7.(2012·漳州模拟)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这样的举动()A.是卖国的,美国是中国的头号敌人B.是可笑的,置民族尊严大义于不顾C.是得体的,民间交流有利于两国关系改善D.是正常的,中美关系已经亲密无间8.(易错题)“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谈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说这段话主要基于()A.越南战争结束B.中苏关系恶化C.美国实力下降D.中日正式建交9.1972年2月1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稍后的3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封面上,设计者将画面切割——尼克松与毛、周的会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演出顺次罗列其上。在设计者看来()A.尼克松与毛、周成为政治挚友B.尼克松的访华具有跨时代意义C.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两极格局D.中美终于打破坚冰实现建交夙愿10.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称:“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C.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D.中美关系的缓和11.(2012·厦门模拟)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A.缔结军事同盟B.坚持独立自主C.结伴而不结盟D.执行共同外交12.(预测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B.实行不结盟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