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二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逐渐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20世纪初,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国际关系骤然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3、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4、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帝国)←→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为自身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战场:涉及到欧、非、亚和太平洋地区,主战场在欧洲。战线:东、西、南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绞肉机)、索姆河战役5、战争的结束(1)促使战争结束的因素:①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大战②美国对德国宣战,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2)战争结束:①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②11月,德国宣布投降,大战结束。6、大战的影响(1)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战涉及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2)双方把新式武器飞机、坦克和毒气首次使用,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3)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4)促进了科技的发展。(5)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7、一战的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社会根源: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矛盾。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国内危机,德、意、日等则走上法西斯侵略的道路。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所以又称轴心国集团,世界和平面临着严重的威胁。(3)直接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二战全面爆发前就受到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国家: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中国等。(4)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表现:①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实行纵容侵略的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②德国谋求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英法等国制造慕尼黑阴谋,满足希特勒的要求。2、慕尼墨阴谋(1)背景:①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大肆扩军备战,还吞并了奥地利,却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②1938年夏,希特勒唆使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人要求自治,并以此为借口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达到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目的。(2)会议的召开和“慕尼墨阴谋”:1938年9月,德、意、英、法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城签订协定,即:慕尼黑阴谋――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3)实质: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4)影响:①德军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②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③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纵容了侵略,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3、二战的主要进程:(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2)1940年4、5月,德军“闪击”西欧和北欧。英国也遭到德军飞机猛烈轰炸。英国首相邱吉尔坚持抵抗(不列颠之战)。(3)1941年6月22日,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4)莫斯科保卫战,德军企图第一次没有得逞。(5)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战争规模达到最大。它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①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2、7―1943、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②中途岛海战(1942年)――美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海上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