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郸城县光明中学2014届九年级历史中招考试模拟试题(四)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1841年,英军占领了香港岛;1851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A.西方侵华史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D.中国人民的探索史2.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中国近代化过程,是在一种不断肯定和否定过程中,矛盾前行,某种程度上辛亥革命就是对其前面进行的戊戌变法的肯定和否定。”下列选项对该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二者近代化的目的有根本矛盾B.否定其改革方向C.肯定其向西方学习的内容D.事实说明戊戌变法不可能成功4.一首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写道:“神舟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意志雄。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口口口口值赞颂,优良传统要扬承。”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A.五四精神B.长征精神C.国共合作D.抗美援朝5.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A.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国共内战基本结束,开始走向合作抗日D.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6.“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A.巴黎和会上B.华盛顿会议上C.慕尼黑会议上D.万隆会议上7.河北省一位普通的农民从1959年开始到现在,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半个世纪农村的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下午分田。”对他日记中所记内容的理解符合当时史实的是【】A.此次“分田”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此次“分田”废除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C.“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所有权,可以随意转让或买卖D.“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使用权,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整理了一组有关上海的图片,准备开展探究活动。他们可能探究的主题是【】1866年,发昌机器厂建立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立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1990年,浦东开发A.上海工业化的进程B.上海,革命的摇篮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与改革开放9.他是新中国首任总理兼外交部长。胡锦涛曾这样评价他:“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与此评价相对应的史实是【】①参加重庆谈判②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为了本地区的发展而设立的B.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C.都促进了本地区的繁荣稳定D.都可以自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律11.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伯利克里时代希腊“内部极盛”表现在【】A.农耕文明发达B.对外交流频繁C.民主政治达到顶峰D.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12.有历史学家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对外扩张C.“三角贸易”D.三国同盟形成13.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忉胜仗”。其主要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