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诸君耐心花上一个小时将本手册看完,并参与于儿童读经之教育,则儿童甚幸,社会甚幸!如无充足时间,嫌理论部份太繁,亦可从实务部份先看。(第四、六、七等节)儿童读经所谓”儿童读经”,就是”教儿童诵读经典”的简称。什么是”经典”?又怎么”诵读”呢?而且又何必强调”教儿童”去读呢?在现代的社会中,这是颇为陌生,而令人一时难以接受的论题。其实,这是吾人祖先所行之数千年的重要教育理念,既一举而对个人与社会有多种利益,又合乎人类学习心理的自然发展。适当地恢复读经教育,是中国现今教育的新尝试与新希望。吾人所推广的”儿童读经”理念,包含三个重点:从教材方面说,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从教法方面说,就是”先求熟读,不急求懂”;从教学对象说,则以儿童为主。这样的”教材”是重要而现成的,这样的”教法”是简单而有效的,又正好配合儿童的心灵发展而”施教”。所以从一开始,吾人即相信这种教育是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又很容易推广开的。我个人思考此问题已二十五年,家庭小规模实验也已十年以上,长期地从理论与实际两面证实其可行,1994年一月才正式在社会上”推广”,期望激起风气,普遍施行。目前的”推广”工作,最主要的办法是用讲演的方式宣说观念,并鼓励有心人士开班教学。这两年多来,据我记忆所及,大大小小约有二、三百场演讲,听讲者约两三万人,而整个台澎地区,截至1996年六月为止已有二、三千班,合计五万余位小朋友正接受”读经”的教育。(欲得各地开班资料,请洽”读经推广中心”索取)而且此风气有日益扩大之效,依我预期,在三五年内,至少应有百万以上小朋友接受读经教育。若持续其效应,则将是五四以来最大的文化运动,而这却是”重新回归文化本位”的运动。回归文化本位,不是顽固,也不是墨守,而是希望保住自我传统的活力,以求更有能力深入了解他人的文化,吸收消融,两相综合会通,为人类开创更充实饱满的文化。由于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需求渐次复苏,认同并希望进一步了解”读经教育”内容的人越来越多,吾人也愿这种理念广为周知,只凭演讲恐怕不能普及,所以编写这一本小册,对读经教育的理论与实务做一详备的介绍。因为就读经教育之特性而言,不论在理论上或实务上,都是非常自然而简单的,所以凡是将本手册看完一遍的人,一定都可完全了解──不但对读经教育可增长其信心,并且立即可以成为儿童读经的指导者。我诚挚的希望从现在起,先以”社会教育””才艺教育”的方式在体制外推广。渐渐地走入学校,以”课外””课间”的补助教育方式,为老师们所接受。时机成熟时,将可正式纳入体制,编入课程。这种长期的愿望,需要社会上热心文教人士的共同努力。而在这一段过度期间里,若家长想建立起孩子的心灵免疫力,让孩子不受社会污染,想教出一个明礼义有教养的”君子”,则请在课外立即开始教导”读经”,勿因为了等待体制改变而失去了教育的适当时机!请读者诸君耐心花上一个小时将本手册看完,并参与于儿童读经之教育,则儿童甚幸,社会甚幸!如无充足时间,嫌理论部份太繁,亦可从实务部份先看。(第四、六、七等节)第一节”读经”问题之出现”读经”本来没问题,但自从开国就有了问题了。1911年元月十九日,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下令:”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可见虽然清末的新制小学堂,也还是读经的。1911年五月,又下了第二道法令:”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于是不只没有读经的学生,也消灭了可教读经的教师。同年七月,蔡氏且在全国第一届教育会议上提出:”各级学校不应祭孔”的议案。他认为祭孔是宗教迷信,而想以”美育”来代替”宗教”,学校祭孔之风从此断绝。这连续的三个动作,对民族文化的继绝所关甚大,是中国教育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大事。等到1917,白话宣言出来;1919,五四运动起;九年,国小语文课全面改用白话以后,我们国人便渐渐连一般古文都看不来,更不用说”读经”了。这八十多年来,老、中、青三代的中国人,已经是不敢(也真不会)读经了!而中国人是不是因此更理性了?中国社会的文化教养是不是因此更提高了?是不是因为充分西化而更受外国人所敬重了?当然历史不可重复实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