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测量电压知识精讲【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测量电压基本要求:1.知道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一些常见电压及我国家庭电路电压。2.知道电压表的用途、符号,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并能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3.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在探究过程中,能选择实验探究需要的器材,经历从物理实验中探索科学规律的过程,养成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述信息的能力。重点内容:实验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学会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难点内容:对电压的理解。主要内容讲解如下:一.电压如下图所示,将装有水的U形管连通器的底部用止水钳夹住,两管内水面相平,水并没有流动。向U形管左管内加水,使左管水面高出右管水面。打开止水钳,两管内的水就会发生流动,而且是从左管向右管流动。为什么在连通器里的水面相平时,水不发生流动,而在左管水面高时,水从左管流向它的右管?U形管中的水能不能持续不断地流动?图1如下图2所示,在连通器的底部找到一个小液片AB,在甲图中,小液片受到的向右的压强显然大于向左的压强,小液片受到一个向右的压强差,这个压强差的大小是由两液面的高度差来决定的,两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压强差就越大。正是在这个压强差的作用下,水要向右流动。如图乙,向右的压强仍然大于向左的压强,也就是说小液片仍然受到一个向右的压强差,所以水仍然向右流动,只不过是此时的压强差与甲图相比变小了一些罢了。如丙图所示,当向右的压强与向左的压强相等时,水就停止流动。此时小液片受到的压强差为零。图2图3水的压强差也叫做水位差(又叫水压),它才是使水定向流动形成水流的原因。如图3所示,甲图中A处的水位高于B处的水位,打开阀门,管中的水从A处通过涡轮向B处流动,水的流动使涡轮转动。A处的水面下降,B处的水面上升,当A、B两处水面相平时,水位相同,水停止流动,涡轮不再转动。可见,水位差(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我们用一台抽水机不断地把水从B处抽到A处(如图3乙所示),将抽水机置图示的位置,使A处的水总比B处的水位高,由于水管两端总保持一定的水位差(水压),于是水管内就有持续的水流。图3下面我们来看看图4所示的电路的情况。电源的正极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负极聚集有大量的负电荷,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电压。这个电压使电路中电荷发生定向流动,使正电荷从正极流向负极,或者使负电荷从负极流向正极,于是在电路中产生了电流。可见,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图4下图是伏打电池的示意图,它的正极A板(铜板)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它是高电位。负极B板(锌板)聚有大量负电荷,它是低电位,A、B两板间存在有电位差,即电压。这个电压使得正电荷由正极向负极移动,负电荷由负极向正极移动(金属导体则属于后一种情况)。这样电路中的自由电荷由B向A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如果负极锌板上的多余的自由电子全部移到了正极铜板上和正电荷中和完毕,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了,小灯泡也停止发光。但是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正极、负极各自始终保持有大量的正电荷及负电荷,使电路两端始终有一定的电压,电路中就有了持续电流存在。所以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电源保持(提供)了电压,电压形成了电流。在电路中,电源在工作时不断地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保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压,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在图3所示装置中,不同的抽水机可以在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位差,即大小不同的水压。同理,不同的电源可以在电路的两端产生大小不同的电压,为此,首先要确定电压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此外,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等。课本中给出了几个常见的电压值。要求记住的电压值有:一节干电池电压:1.5伏。家庭电路的电压:220伏。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伏。二.电压表的使用测量电压的仪器叫电压表。下图就是常见电压表的外形,左上角是电压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电压表和电流表不仅外形相似,构造也相似,因此,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