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因学定教”张秀芝[摘要]:本文阐述了凸现学生主体参与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因学定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因学定标、因学定路、因学定法。[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因学定教;因学定标;因学定路;因学定法信息技术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从几年前的486、586学DOS、WPS,到目前的Pentium学Windows、WORD、FrontPage、Photoshop、Flash。因此,信息技术老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学习新的知识,而在教学上一般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泛味。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因学定教——凸现学生主体参与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因学定教就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因学定标,即因学生的实际水平,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二是因学定路,即因学生的学习思路来确定教师的教学思路;三是因学定法,即因学生学会将来离开老师也能自学信息技术的方法来确定教师的教法。一、因学定标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师生教和学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的。这同建筑师要造房子必须先设计图纸,而后的奠基、备料、施工等一切活动按这图纸展开是同样的道理。目标不明确或者不十分明确,课堂上容易无的放矢、学生无可适从,教学效果自然差了。根据传统经验,我们信息技术课老师都是按照教材来确定一学期的教学目标、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从教材本身来讲,它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所以根据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有别于其它学科的现代学科,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因此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可按下面两种方法来确定:1.因学生实际水平来确定教学目标教材的使用有其一定的广泛性,有的是全国使用的,有的是某个地区使用的。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仅有地区性差别,就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也有水平高低之分。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对水平高的来说可能轻而易举,可是对水平差的来说却是望而生畏了,以致产生厌学、弃学情绪。与其让水平高点的学生吃不饱,不如给他们提高要求,让他们学得多一点;与其让水平差点的学生望而生畏而产生厌学弃学情绪,不如给他们降低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能拘泥于教材,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适当调整。比如信息技术必修教材第五章的第三节“数字化图像的采集与加工”中的第二标题:图像的加工,只介绍了如何旋转、裁切、色彩调校、滤镜调整等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笔者认为如果只让学生学这些知识就会感觉太浅,一般学生都会觉得吃不饱,因此把日常照片处理中常用的都列入了教学目标,加深了教学难度,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因未来社会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教材一经编成,就有一定的稳定性,数年内一般不会变化,这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显然是一个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抱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比如说现在的社会是计算机网络时代,那么学生学会制作网页应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信息技术教材没有很详尽地介绍如何制作网页,如果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拘泥于教材,不把制作网页作为教学目标,那么不是信息技术老师被学生怨,就是学校被学生怨。因此在开学写教学计划时,就增加了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并且作为很重要的内容。二、因学定路1、教师在备课时要遵循学路优先原则设计教路是习惯的备课模式,教师根据自己已有的学科知识,参考有关资料充实自己的所知,与教材达到同一(所谓钻研教材其目的正在于此),其结果必然是教路优先,因教定学,把教师推上“先知”、“先觉”的“神坛”。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首先考虑学生的学路,精心研究学生的学路。只要把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做到学路优先就不难。学路优先原则意味着教师的根本作用在于“导”而不在于“教”,教师如何导,取决于学生如何学。比如在FrontPage中“表格布局网页设计”这一内容备课时,先给学生设计了如下学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