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高二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其它位置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上交。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一、(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驰.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C.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B.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C.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D.黛玉纳闷..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将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于逝者的灵前。A.深味显示奉献B.体味显示奉献C.深味表现奉献D.深味显示呈现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4~5题。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4.两处□的标点符号应为()A.逗号和句号B.逗号和冒号C.分号和冒号D.分号和句号5.与画横线句子类型一致的是()A.出来吧,你们!B.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C.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D.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6.关于下列文学作品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写出了贾府上下的欢欣和忙碌,特别是元春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心中充满了喜悦。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B.《麦琪的礼物》中,作者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发梳的美丽和贵重,之所以这样安排,意在表现有了发梳却没有了与之般配的头发,增强了令人心酸的戏剧效果。C.戏剧《雷雨》将前后三十年的事集中在一天之内,并都在周朴园的客厅中展现在读者眼前,突出显示了曹禺在戏剧结构上的非凡才能。情节灵活穿插,故事脉络分明。D.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中,美丽、年轻、纯洁的奥菲莉亚深爱着哈姆雷特,却因为父亲和哥哥的劝说,对他避而远之。而哈姆雷特的出走与父亲被杀死的双重打击使得脆弱的奥菲莉亚精神失常,抑郁成疾而死。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汉字和书法美的关系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到书法艺术本体的根本性问题。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却又总粘连在一起。汉字具有形、音、意三美,音、意二美与书法没有必然联系。书法的书写文本,因文辞意义所产生的文学意蕴无关于书法美本身;唯有“形美”是通过视觉感知的,和书法的关系最为密切。书法美正是以汉字“形美”为基础的艺术升华。书法作为视觉艺术,其所产生的美都是通过可视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书写的文本虽然直接参与到了书法作品的构建,但仅是作为表现对象、创作素材而已,并不直接关涉书法形式美本身。可见书写文本与书法审美本体无关,也并非书法美的内容。把书写文本当作书法美的内容显然是说不通的,这样的认识也无利于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睿智的古人对于“书法美的内容”的认识是不曾混乱的,蔡邕在《笔论》中指出,书法要先入形,且要“纵横有可象”,这样的字才能称之为书法。可见书法的内容就是形式美的问题。人们又逐渐认识到只得其形还不够,还需要情感的介入。这个形不是汉字原始客观的形,而是寄寓书法家生命、情感、心性的,经过艺术升华的形。造成书写文本与书法形式美本身在认识上混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汉字与书法的发展演化出现了重叠和交叉,致使汉字实用功能与书法艺术美不分。隶变前的古文字阶段,汉字与书法很难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