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作业第一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和本质四、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依据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和划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生产力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客观依据。3、怎么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特定历史地位和丰富内容的理论体系。正确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对于我们制定和实践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保证各项建设事业既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又不脱离中国实际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4、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涵及其特点是什么?答:内涵:首先,邓小平把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放在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位置,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其次“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另一层含义,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也说明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发展生产力具有根本不同的目的。特点:第一,在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第二,在动态中把握社会主义,三步走体现过程性。第三,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5、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职认识的深化与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新世纪之初,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第二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和动力1、人民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人民是一切财富创造的主体与利益获取的主体;人民是国家管理的主体与权力监督的主体;人民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制度创新的主体。2.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推动者,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人1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人民主人翁精神的充分发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取得胜利的不竭动力。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要聚焦于服务于、满足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3、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答:(1)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3)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4)改革开放呼唤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第一,保持三者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5.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1)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2)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3)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