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01采煤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孔专项设计编制单位:纳雍县勺窝乡向阳煤矿编制日期:2016年9月15日2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设计审批表单位姓名职务或职称签名向阳煤矿姜海矿长潘志明总工程师李玉金机电矿长岳进安全矿长王剑峰生产矿长会审意见:13101采面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效果检验孔专项设计3第一节概述一、地面相对位置巷道地面相对位置为山坡地,总体地势呈西高北东低,为荒山、荒坡,地面标高为+1778—+1772m。二、采面井下位置13101回采工作面位于井田中部、东翼,属于一采区,东西走向,煤层编号为31号。工作面回风巷标高+1644〜1650m,运输巷标高+1627〜1631m,相对地面标高为+1775m,距地表埋深131〜148m,工作面走向长250米,正倾斜长56〜65米,煤层倾角21°,厚度为1.2米。三、煤层及围岩特征、地质构造及瓦斯、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性、水文地质情况1、煤层及围岩特征煤层走向76°、倾向166°、倾角21°。本工作面开采煤层为31#煤层,该煤层为块状或粉状,油脂光泽,半亮型煤,含硫量为0.32%、属低中硫煤;原煤灰份11.15%,属低中灰煤;发热量为31.571MJ/kg。煤层结构较简单,赋存较稳定。煤层顶板伪顶为灰色、深灰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局部顶板为泥岩,厚约0.1米左右,其上直接顶约1.0米厚的深灰色、灰色,薄层状粉砂岩。煤层直接底为深灰色,薄层泥质粉砂岩,水平层理发育,夹薄层泥岩,稳定性差,厚约0.3米左右,其下为灰色、深灰色粉砂岩。2、地质构造根据采面巷道揭露,本工作面煤层稳定,无地质构造。3、瓦斯41)、瓦斯等级矿井瓦斯等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K32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K28煤层在+1661m以上且埋深小于131m范围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K31煤层在+1682m以上且埋深小于147m范围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根据调研得知周边矿井均为非突出矿井。2)、瓦斯涌出量2012年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10.86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40.66m3/t。4、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于2013年12月提交的《检测报告》,31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三类,属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5、水文地质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于中等类型即二类二型,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势影响。采空区积水及基岩裂隙水是矿井主要水害。31#煤层存在于龙潭组(Pl)—富水性弱,在区内出露良好,分3布较广,岩性主要为灰、灰黑、黑等深灰色中、细碎屑岩、煤、粘土岩及少量灰岩、菱铁矿等组成。龙潭组总厚348~357.58m。岩石裂隙部分发育但分布不均:地表浅部风化裂隙发育,含孔隙、裂隙水,深部裂隙大部分由方解石脉充填,含少量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受断层、裂隙及采动的影响,工作面内局部地段可能会有滴水、淋水现象,对工作面回采无大的水患威胁。四、工作面通风与安全1、工作面通风方式矿井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13101采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全负压通风。2工作面通风线路副斜井一1752(车场)轨道石门一轨道下山一1646石门一(主斜井通过1646机电硐室)1646运输石门一运输上山一13101运输巷一13101采面一13101回风巷一13101回风斜巷一东翼回风上山一总回风井一主扇(地5面)。第二节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孔设计一、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孔设计1、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残余瓦斯含量检验。2、区域防突措施施工效果检验孔必须布置在抽放钻孔之间可能出现的空白带、构造异常点、瓦斯异常点,检验孔间距不超过规定值,取20米,按W型布置覆盖检验区域。效果检验孔直径75mm。3、效验指标临界值取残余瓦斯压力P<0.74(MPa),残余瓦斯含量W<8(m3/1)。4、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孔布置如下图取芯钻测定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13101运输巷二、区域防突措施工作面效果检验方法61、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采用钻孔取芯进行实验室测定残余瓦斯压力、残余瓦斯含量进行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其具体做法如下:取芯钻孔按设计沿13101工作面(切眼)往外每隔20m布置一个检验测试点,检验钻孔孔深为25m-30m,平行布置,钻至设计深度时取芯,装入煤样罐,送瓦斯实验室进一步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含量。2、当残余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