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一、制动法规基本要求1二、整车基本参数及样车制动系统主要参数22.1整车基本参数22.2样车制动系统主要参数2三、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33.1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33。2理想前后制动力分配曲线及p曲线43。2.1理想前后制动力分配43。2。2实际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4五、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法规验算10六、制动距离的校核12七、真空助力器主要技术参数13八、真空助力器失效时整车制动性能13九、制动踏板力的校核16十、制动主缸行程校核18十一、驻车制动校核191、极限倾角192、制动器的操纵力校核20(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第1页/共14页前言BM3车型的行车制动系统采用液压真空助力结构。前制动器为通风盘式制动器,后制动器有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两种,采用吊挂式制动踏板,带真空助力器,制动管路为双回路对角线(X型)布置,安装ABS系统。驻车制动系统为后盘中鼓式制动器和后鼓式制动器两种,采用手动机械拉线式操纵机构。一、制动法规基本要求1、GB21670《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2、GB12676《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3、GB13594《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4、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第2页/共14页(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对前轮接地点取力矩,得:第3页/共14页(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第4页/共14页3。2理想前后制动力分配曲线及p曲线3.2。1理想前后制动力分配在附着系数为甲的路面上,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条件是: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附着力;并且前后制动器制动力F、F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即:(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第5页/共14页式中:p、p:前后轮缸液压,Pa;12d、d:前后轮缸直径,m;12n、n:前后制动器单侧油缸数目(仅对于盘式制动器而言);12BF、BF:前、后制动器效能因数;12r、r:前、后制动器制动半径,m;12R:车轮滚动半径,m。又由公式:(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第6页/共14页(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第7页/共14页(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第8页/共14页表1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空满载同步附着系数(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第9页/共14页(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第10页/共14页空载满载0.8934151230.91088853851.0125185563将不同制动力代入到公式(6)可得到理想前后制动器的液压,再减去ABS的波动误差O.IMpa可得到0。1~1的路面附着系数的实际轮缸液压具体如下表3所示:表3盘/盘中鼓式实际液压分配空载满载PF/MpaPR/MpaPF/MpaPR/Mpa0。440.690.511。301。001.391。172。561。612.001.883。692.252.522.654。702.942.953.485。593。663.304。376。354.433.575.326。995。243。746。327.506.083.837。387.896。973。848。508.15盘/鼓式实际液压分配(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第11页/共14页表4满载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第12页/共14页表2与表3的数据对比,可以得出:前后制动器提供的制动力满足制动需求。五、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强度法规验算利用附着系数见图3.法规要求:(1)、制动强度在0.1—0.61之间,前后轴曲线应在直线q=(z+0.07)/0.85以下。(2)、车辆处于各种载荷状态时,前轴的附着系数利用曲线应位于后轴的附着系数利用曲线之上.但制动强度在0。15~0.8之间的M1车辆,对于Z值在0。3〜0.45时,若后轴利用附着曲线位于q二z+0.05以下,则允许后轴附着系数利用曲线位于前轴附着系数利用曲线之上.(曲13盘式)制动力分配(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第13页/共14页(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第14页/共14页(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第15页/共14页(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第16页/共14页(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完整)纯电动汽车制动系统计算方案第17页/共14页满载时,在附着系数为0.7的路面上,前、后轮同时抱死时,地面对车轮的制动力:GF二—(b+Qh)Q=7879Nxb1Lg—二—(a一甲h)申=4778NLg制动器制动力小于地面对车轮的摩擦力,因此在制动过程中,前、后轮均不抱死。F+F由公式: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