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知识点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答案A解析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因此增长速率为0;环境阻力在d点之前就已出现;阴影部分表示被淘汰的个体数量;该种群的K值为200。2.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答案D解析要注意题中纵坐标为种群增长速率,所以第10年时增长速率最大,相当于“S”型曲线的K/2的水平,所以环境容纳量为2X200=400(只)。知识点二种群增长曲线的比较和应用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答案C解析在自然情况下,种群都是按“S”型曲线增长的。在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零,但也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负值。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刚(完整版)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题开始时种群密度较小,种群密度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也较小。K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4.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型和“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入t)中,入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答案D解析在Nt=N°・入t中,入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并不等同于种群的增长速率;种群的K值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优越环境中,K值将增大;在鱼类养殖中,使捕捞后的剩余量接近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最后为0,故处于不同的种群密度下可以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5.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曲线上的点S1S2S3S4S5N2050100150180(K—N)/K0。900.750。500.250。10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点之后4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点之前进行3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点3D.(K—N)/K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A解析労点N值为K/2,该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防治蝗虫应在该点之前进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点;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点后。31知识点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6.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中,正确的是()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答案D解析营养条件、pH和温度的变化都会影响种群数量。7.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下图),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完整版)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题11id-7//3(完整版)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题9.下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D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密度达到最...